正文 經尿道電切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膀胱腫瘤療效比較(1 / 1)

經尿道電切術與開放手術治療膀胱腫瘤療效比較

臨床經驗

作者:傲日格樂 安海泉 鄭樹江 王玉寶 管智慧 田迎春 李剛

【摘 要】目的:評價經尿道電切手術治療膀胱腫瘤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研究經尿道電切術及開放性手術治療膀胱腫瘤的臨床病例,並對兩組病例各項指標進行比較。結果:電切手術在手術時間、並發症,在院天數、等方麵明顯好於傳統手術,差別顯著;複發幾率方麵無差異。結論: 分期在Ta-T2a期的膀胱腫瘤經尿道電切優於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關鍵詞】經尿道電切術;膀胱腫瘤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12年1月經尿道電切術(TUR-BT)治療膀胱腫瘤120例,並與64例開放性手術治療膀胱腫瘤相比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TUR-BT組120例,年齡35~85歲,平均(74±3.5)歲。82例有可見的肉眼血尿,38例經體檢查出。臨床分期:Ta期48例,T1期54例,T2a期18例,其中腫瘤多發9例,術前通過膀胱鏡檢取病理88例,行診斷性電切32例;對照開放性治療膀胱尿路上皮腫瘤64例,年齡32~77歲,平均(58±4)歲。41例有肉眼血尿,23例經體檢查出。臨床分期:Ta期22例,T1期32例,T2a期10例。腫瘤多發4例,術前均通過膀胱鏡檢取病理。兩組病例術前均通過超聲與順行泌尿係造影排除上尿路腫瘤。

1.2方法

TUR-BT組:用電切刀切除腫瘤,基底部達深肌層,顯露正常深肌層組織,切除腫瘤後對基底周圍1~2cm的膀胱粘膜進行電切。當腫瘤在輸尿管口附近時,電切一般不影響輸尿管口正常排尿,電凝應避免,如出現輸尿管口損傷置入輸尿管支架。合並前列腺增生者,同時行TURP術。術後24h內行膀胱灌注化療一次,時間為40~60min,術後第7d起行規律膀胱灌注化療。

對照組:膀胱三角區及膀胱頸部腫瘤,切除腫瘤同時切除基底周圍2cm的膀胱粘膜和淺肌層。膀胱頂部、兩側壁或三角後區腫瘤,進行膀胱部分切除。輸尿管口旁腫瘤,行膀胱膀胱部分切除後輸尿管再植。術中均使用化療藥物浸泡膀胱腔15min以上。如合並前列腺增生,行前列腺指裂術。7d後拔除氣囊導尿管,術後第7d起行規律膀胱灌注化療。 1.3術後比較兩種術式在手術用時、出血量、及住院天數的差異。

1.4腫瘤切除後病理分類

TUR-BT組:乳頭狀瘤5例,移行細胞癌114例,腺癌1例。開放手術組:乳頭狀瘤2例,移行細胞癌60例,鱗狀細胞癌1例,腺癌1例。

1.5術後隨訪

電切組:術後82例得到隨訪。開放組:術後39例得到隨訪,隨訪時間均為24個月以上。

2討論

膀胱腫瘤是泌尿外科常見的腫瘤,75%~85%患者的病變為非基層浸潤性膀胱癌(Ta占70%、Tis占10% 、T1占20%), 15%~25%的患者表現為基層浸潤或淋巴結轉移(T2~4,N1~3)。

如果膀胱腫瘤位於輸尿管開口附近,傳統開放性手術行輸尿管再植,而電切手術可以將輸尿管口連同腫瘤同時切除,不會引起明顯的輸尿管口狹窄。需要注意避免使用電凝,電凝可使輸尿管口附近形成較嚴重瘢痕組織,引起輸尿管口狹窄,輸尿管口切除者留置輸尿管支架6~8周更加可靠。如膀胱腫瘤合並前列腺增生,電切術可以一並切除。前列腺電切術過程中有流動水衝洗膀胱腔,且電切過程破壞了原有前列腺部尿道粘膜,創麵碳化,故兩種手術同時進行不存在前列腺部尿道腫瘤種植。TUR-BT術後24小時內可進行膀胱灌注化療,鞏固手術療效。在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和並發症等方麵,電切組均明顯優於開放組,但複發率兩組無明顯差異。

參考文獻

[1]那彥群,葉章群,孫光等.2011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0:21-36.

[2]吳階平,顧方六,郭應祿,楊勇等.吳階平泌尿外科學[M].濟南市: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973-979.

[3]周青,陳耀武,舒暢等.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與等離子切除術的對比研究[J].臨床泌尿外科雜誌,2010,25: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