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1 / 1)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護理經驗

作者:歐陽新娟

【摘 要】目的:對健康教育在冠心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討。方法:選擇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隨機平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幹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並對護理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疾病認識程度、日常行為、心態均明顯優於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疾病知識講解、治療措施等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給予健康教育。具體健康教育措施如下:①相關知識宣教。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齡、家庭背景等具體情況對患者實施個體化疾病、治療、護理等知識的宣教。宣教的形式主要為麵對麵講解、多媒體播放、資料閱讀等方式。宣教時間為2-3次/周,20-30min/次。②日常生活習慣教育指導。在飲食上,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及喜好,製定個性化的健康飲食方案,並鼓勵患者家屬積極配合護理工作。在運動上,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心功能、身體素質等情況,為患者製定相應的運動計劃[2]。運動計劃內容主要包含運動項目、運動時間、運動頻率、運動注意事項等。在生活習慣上,鼓勵家屬嚴格控製患者進行飲酒、吸煙、暴飲暴食等不良生活行為習慣,提醒和督促患者進行合理的作息安排,控製好患者體質,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③用藥指導。結合患者具體病情及醫囑,囑咐和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用藥,同時將藥物名稱、劑量、服藥時間、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標明清除。④心理疏導。以親切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患者進行情感溝通交流。交流的過程中跟患者解釋情緒變化與疾病進展間的關係。告知患者積極樂觀的心態可有效促進疾病康複,鼓勵患者在生活中應保持穩定的情緒和積極的心態。根據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應用相應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情感溝通和心理疏導,幫助患者緩解情緒,解除心理負擔。同時鼓勵患者家屬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在情感及經濟上給予患者最大的支持,幫助患者與疾病進行對抗。

1.3觀察指標

進行相應護理措施後,對2組患者的疾病認識程度、日常行為、心態等進行觀察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t檢驗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使用X2檢驗,以P

2結果

接受相應的護理措施後,觀察組患者的日常行為規範性、疾病認知程度、對待疾病的心態均明顯優於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及護理的能力,改變患者不良生活行為性,提高心功能及機體免疫力,對冠心病的控製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3]。

健康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優點:①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製定相應的治療及護理方案,注重對患者進行疾病基礎知識講解。健康教育的實施貫穿於患者接受治療的整個過程,係統對患者實施宣教→評價→反饋→再宣教的健康教育過程,讓患者在接受治療及護理期間全麵、係統地接受健康教育,加深患者印象。②健康教育注重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以多樣化的形式幫助和鼓勵患者形成樂觀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對待疾病心態。③健康教育注重對患者進行日常行為指導。護理人員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和指導。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進行規範化的日常行為,促進患者自我護理及管理能力的提高。同時可有效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減少並發症的發生。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50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健康教育後,觀察組患者的日常行為規範性、疾病認知程度、對待疾病的心態等均明顯優於僅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健康教育,可有效促進患者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的心態,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值得臨床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世榮.係統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2,9(26):506-507.

[2]王潤,周宇彤.冠心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識現狀及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誌,2012,4(33):418-419.

[3]劉岩.運用護理程序提高護士的健康教育能力[J].中華護理雜誌,2011,3(03):538-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