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
護理經驗
作者:覃俊芳
【摘 要】目的:對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方法進行研究。方法:顱腦損傷是腦外患者最重要的病情之一,針對這樣的病情,我們要對顱腦損傷的患者進行監護。結論: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監護,在患者病房內,都配備有專人特別護理。按表格記錄病情變化和各項檢測的結果,以便掌握傷情,及時給予相應治療。待患者清醒、病情穩定後,轉到神經外科病房做進一步處理。
【關鍵詞】顱腦損傷;腦外護理;護理方法
顱腦損傷病人往往病情重、情況急、變化快,又常因意識障礙而不能配合檢查,所以,當病人被送往急診室救治時,急診護士應重點收集病史,了解受傷時間、致傷原因、病情表現和處理經過,特別要了解受傷後意識改變、傷後有無昏迷、昏迷程度和持續時間、是否出現中間清醒期。同時進行重點全身檢查: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神誌、瞳孔大小及對光反射, 頭部、全身有無外傷、骨折,耳、鼻有無液體流出。現代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促使護理學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向專科護理發展。對顱腦損傷患者的護理具有特殊的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熟悉顱腦解剖學知識,顱腦損傷的分類與致傷機製,顱腦損傷的主要病理改變與臨床表現,傷後過程及其變化規律,不同傷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等。熟悉掌握顱腦損傷患者的病情觀察與分析,一般的護理措施以及特殊情況下的處理。
1分類處理
顱腦損傷的輕、中型傷的發生率較高,如能及時、合理地治療和護理,患者可以很快獲得痊愈。
1.1 輕傷型
臥床休息3~7d,常用鎮靜藥與止痛藥,如顱痛定、去痛片、複方阿司匹林、地西泮(安定)、穀維索、氯氮(利眠寧)、苯巴比妥(魯米那)、眠爾通、溴劑、咖啡因製劑等,可以減輕頭痛、頭昏、失眠、惡心嘔吐等症狀,使患者獲得安靜與休息,並促使腦部功能的恢複。一般來說,對輕型傷不需用脫水劑治療。1.2 中型傷
對中型顱腦損傷的處理除上述輕型傷的注意點外,常應用脫水藥物以消除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同時可采用腰椎穿刺作診斷性治療,如緩慢地放出一部分含血的腦脊液,對減輕蛛網膜下隙出血引起的腦膜刺激征有較好的作用。多數患者經腰椎穿刺治療後,頭痛症狀均明顯減輕。顱腦損傷後期行椎管內蛛網膜下隙注氧療法,有提高腦脊液的氧分壓、改善神經組織代謝的作用,也有利於緩解症狀,促進功能恢複。但如腰推穿刺後症狀有加重,則不宜重複地施行。
1.3 重型傷
按重型顱腦損傷的傷後經過規律,可將其分為急性期、過渡期和康複期。應針對這3個時期患者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治療和護理。護理的重點在於呼吸道處理及手術前、後的護理。
1.3.1 急性期的護理
對患者的急救必須爭分奪秒,並應及時處理存在的嚴重合並傷與休克。護理方麵需緊密配合各種治療:如有呼吸不暢,無論患者昏迷程度如應及時吸除氣管內的嘔吐物、血性分泌物等,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窒息。必要時,宜盡早行氣管切開術,並按氣管切開術後常規護理。當患者的呼吸道梗阻被解除、缺氧情況改善後,傷情常可穩定。
1.3.2 過渡期的護理
經過血腫清除、減壓手術與脫水療法等治療,腦部傷情初步趨向穩定。而此階段的並發症發生成為主要矛盾,常使病情出現反複。對於亞急性顱內血腫,清創不徹底的開放傷、經久不愈的腦脊液漏病例需行手術。這個階段,多數患者可能仍處於昏迷狀態,要繼續加強支持療法、特殊治療及基礎護理。可開始鼻飼營養,包括多種維生素及高蛋白食品。酌用促進神經營養與代謝的藥物如腦活素及中醫藥等。積極防治並發症如肺炎與胃出血仍很重要,嚴重病例必須緊急處理。並發症得到控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