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轉型要認清“我是誰”(1 / 1)

轉型要認清“我是誰”

見地

作者:張建設

轉型是企業求生的本能選擇,或開創一片藍海,或追隨標杆企業,最為根本的是,領先者要具備做“老大”的素養,追隨者要明白自身既有的優勢。

阿裏巴巴和騰訊開戰了,口水四濺!這場口水仗的“前戲”無人知曉,上來就是正麵交鋒。12月3日,騰訊微信團隊發出一條微信,指責阿裏巴巴涉嫌傳播微信支付的負麵消息,諸如“騰訊內訌升級,微信團隊離職率最高”,“張小龍功高震主,讓馬化騰不高興了”等。阿裏巴巴來往團隊回應稱,騰訊通過多種媒體手段製造阿裏巴巴的負麵報道。奇虎360也趁機冒泡:360一直都是騰訊濫用媒體權利的受害者,支持阿裏!支持來往!打破壟斷!

雙方的鬥嘴不乏喜感。騰訊說:“來吧,阿裏,和我們一起站在陽光下,堂堂正正地用產品一較高下!”阿裏回:“騰訊,難道你們有微信,我們就不能來往了?”

我們無從評判孰是孰非,無暇玩味口水仗的喜感,也已看淡互聯網的“吵架”營銷。但是,我們需要探究“架”從何起。騰訊微信一鳴驚人,阿裏巴巴來往追隨而來。阿裏巴巴支付寶風生水起,騰訊微支付接踵而至。彼此向各自安身立命之處滲透,掐架在所難免。3Q大戰、京東與蘇寧之戰,如出一轍。

企業發展到一定時期,不可避免地遭遇瓶頸。轉型是企業求生的本能選擇,或開創一片藍海,或追隨標杆企業。在這個過程中,考驗的是企業經營者的兩項基本條件:一是領先者的素養,二是挑戰者的自知。

創業維艱,守成不易。行業領先者不應挾標準號令天下,更不應是叢林法則中的弱肉強食,而應勇於擔當生態係統維護者的責任,給追隨者留下必要的生存空間。實施追隨戰略的企業更是要明白“轉型是對既有優勢的鞏固與延伸”的道理,首先要認清“我是誰?”,其次才有可能明確“我要去哪兒?”,最終選擇適宜的轉型路徑。

京東“打蘇寧指揮部”反將其品牌困於3C領域,讓其自營平台、智能物流和全品類的優勢鮮為人知,相反蘇寧易購卻借機意外收獲了一張電子商務“席位”的結局恰是前車之鑒。不久前,天貓、淘寶創下“雙十一”當日350億元的銷售額,更助長了阿裏巴巴顛覆傳統行業的野心,但也有可能置阿裏巴巴於傳統流通業的圍攻之下。

推而廣之,聲高未必在理,領先者的智慧和胸懷決定一切。挑戰者的膽魄固然重要,明晰自身優勢並鞏固它才是法寶。互聯網企業也好,電子商務平台也好,不要輕言顛覆。無論是領先者還是挑戰者,其生命力均取決於能否與傳統企業融合、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