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同借道落地

Gartner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是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雲計算市場,2014年近80%的中國企業將在雲計算方麵增加投資。今年5月,IDC發布預測,到2016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將達到246.7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38.6%。

但是在2012年11月之前,對於跨國雲計算供應商來說,中國可算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市場。因為不具備IDC牌照資質,這些供應商沒法獨立運營公有雲服務。而如果通過這些外資企業設立在國外的數據中心來運營,網絡速度、數據安全、應用穩定性等都無法得到保障,不是理想的選擇。這也許是為什麼SaaS服務領導廠商很早就通過外國的數據中心為中國用戶提供服務,到現在其在中國的業務依舊沒有太大起色。

但是,這些外資雲計算廠商並沒有對中國市場表示悲觀。“中國各地建了那麼多IDC,上麵總要跑些應用。”過去兩三年,記者多次問到缺乏IDC牌照資質,SAP的公有雲該如何在中國落地的問題時,SAP全球執行副總裁、SAP中國研究院總裁孫小群總是這樣樂觀地回答。

孫小群的觀點,恐怕代表了很多跨國雲計算廠商的想法。正是因為如此,這些企業紛紛都在想辦法尋求符合條件的中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

2012年11月1日,上海市政府、微軟和世紀互聯簽署協議,在中國合作運營Windows Azure平台,微軟由此開了先河,成為首個把全球公有雲平台與服務帶入中國的外資企業。今年5月22日,由世紀互聯運營的微軟Windows Azure公有雲平台及服務正式在中國落地。

今年7月31日,IBM也宣布與首都在線簽署公有雲長期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公有雲領域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同構建公有雲平台。

11月20日,SAP在其舉辦的SAP中國商業同略會期間和中國電信共同宣布,共同通過中數通推廣公有雲,這成為大會的一大亮點。SAP一直在強調的公有雲業務終於將在中國落地。

一場拚合作夥伴的戰爭

有人將把數據存放在公有雲上,比作把錢存放在銀行。就跟儲戶願意把錢存放在他認為靠得住的銀行一樣,用戶希望選擇可靠的公有雲。所以說,運營商的權威性、可靠性是決定用戶是否選擇其服務的關鍵因素。由於跨國雲計算廠商不能自行運營公有雲,因此對它們來說合作夥伴的選擇就非常關鍵。

無論是微軟、IBM,還是SAP,在選擇公有雲落地合作夥伴時都非常慎重,因為這有可能決定其公有雲業務在中國的成敗。不僅如此,這些跨國雲計算供應商還麵臨著要建立全新的合作模式。除了資質和IDC以外,合作夥伴的服務能力、所具備的相關人才資源也非常值得考量。

談到與首都在線的合作,IBM大中華區雲計算負責人就曾表示,合作開辟了IBM雲計算與中國企業合作的新模式。

據悉,近幾年來IBM一直在尋求符合條件的中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從而將其企業級公有雲服務引入中國。最終IBM選擇了首都在線作為合作夥伴。盡管相比世紀互聯,首都在線規模相對較小,但它是中國最早的IDC服務提供商之一,並於2009年進軍雲計算市場,向政府、金融、娛樂、門戶等多行業客戶提供專業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及IT增值等多種服務。首都在線擁有完善的數據業務運營體係、完備的資源和一定的市場規模,並且已經在雲計算市場取得了廣泛的認可。

作為首個與跨國雲計算廠商就公有雲落地達成合作的本土企業,世紀互聯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電信中立互聯網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世紀互聯主要提供服務器及網絡設備托管服務,並通過網絡互聯服務幫助企業全麵提升其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性能、可用性和安全性。世紀互聯擁有多樣化的客戶群。據來自世紀互聯網官網的信息,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1972名客戶,其中包括許多中國與國外頂尖公司。

雖然是三大巨頭中最後一個簽約本土企業落地公有雲的,SAP與中國電信的簽約還是備受關注。這與SAP的簽約對象——中國電信不無關係。中國電信是我國三大運營商中最早攜手跨國雲計算廠商運營公有雲的。而在此之前,業界普遍看好由電信運營商來運營公有雲。中國電信集團總經理楊傑認為,電信運營商是雲計算產業鏈中的合作倡導者、資源提供者和能力整合者。

盡管雙方最終將通過中數通推廣公有雲,但是中國電信集團副總經理高同慶在雙方的簽約儀式上表示,中國電信已經把雲服務作為今後的一個重要的新興業務內容。不僅如此,楊傑還親自在SAP中國商業同略會上談及雙方合作對於中國電信團轉型的意義,足見中國電信對雙方合作的重視。值得重視的是,中國通信服務公司將成為雙方托管在中國電信IDC的首個產品SuccessFactors HCM解決方案的首個用戶,最終用戶數量將達到近1.2萬個。在我國大中型客戶對公有雲的接受度還比較低的背景下,這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