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業務為出發點 讓大數據“發光發熱”
大數據
作者:李萬予
從故障分析和排除到用戶行為分析和預測,在大數據應用逐漸落地的過程中,其潛在價值也被一步步挖掘。但是,從傳統的IT運維層麵到業務層麵,如何讓大數據發揮價值,如何讓業務負責人真正掌握大數據,一直困擾著諸多行業用戶。在近日舉辦的2013年SplunkLive!研討會上,來自銀聯支付、上海農商銀行、百聯支付、民生保險、銀河證券等眾多Splunk中國合作夥伴的IT總監、技術專家一起分享了Splunk在大數據領域的成功應用經驗。
“目前,有太多的企業機構仍在努力消除IT和業務之間的數據鴻溝,Splunk正是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讓更多的中國企業了解Splunk在大數據時代能夠為其帶來的價值。” Splunk亞太及日本區副總裁劉熙文表示。
讓每個人都可以使用
作為一種新興概念,大數據在近兩年才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而早在2004年,Splunk就開始針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處理平台的研發,在2006年發布首款機器數據處理軟件之後7年左右的發展中,Splunk積累了全球超過6400個用戶。值得一提的是,僅僅在過去一個季度,Splunk就增加了450個用戶。
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Splunk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贏得了如此多用戶的青睞?劉熙文將其歸結為“for everyone”——這也是最新的機器數據平台Splunk Enterprise 6的亮點之一。據了解,使用Splunk Enterprise 6,非技術人員無需學習查詢語言,即可通過簡單的拖拽操作進行數據搜索和操作並將其可視化處理,包括預製可視化並快速製作複雜的查詢和報告。“一個企業與業務關聯最緊密的是市場和銷售部門,而業務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頸,就是IT報表的製作周期太長,與日俱增的數據量更是加劇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劉熙文告訴記者,“如果能有一個像Excel那樣的結構化數據處理工具,對非結構化數據通過簡單操作就能通過圖表直觀了解分析結果,對於業務人員來說再好不過。Splunk Enterprise 6解決了這個用戶痛點。”
1000倍速度的提升
雖然擁有巨大的潛在價值,但大數據也因其量大、類型豐富等特點而使處理速度受到了製約。 Splunk Enterprise 6的分析速度是上一代產品的1000倍,真正實現了實時分析。“1000倍速度的提升並不是一個虛數,而是經過超過250個客戶及合作夥伴的測試之後得到的結果。”Splunk高級售前工程師崔玥表示,“在速度的提升中,最新的高性能分析商店(High Performance Value Store)技術功不可沒。”
談及高性能分析商店技術的工作原理,崔玥告訴記者:“過去,用戶發出數據處理指令後,係統要將所有數據掃描一遍。現在,在用戶處理數據之前,Splunk Enterprise 6的後台就已經做了一些預處理,頻率是一個小時一次,每24小時將處理結果做一次彙總。用戶隻需按照需求,勾選係統的功能分類,就可以獲取處理結果。”劉熙文補充道,此次速度的提升對於那些數據存儲量在TB級的用戶來說,感受尤為明顯。
近兩年,Splunk在中國市場上的宣傳力度明顯加大,開設了北京辦公處,並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研發中心。據劉熙文介紹,這是Splunk在舊金山以外的唯一的一個開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