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計能計算要實現軟著陸
新聞背後
作者:郭濤
在不久前公布的“2013年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排行榜”中,曙光以35%的市場占有率連續5年蟬聯市場份額第一。
近日IDC公布的高性能計算市場調查報告(上半年)顯示,曙光以0.75億美元的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六、亞洲第一,也是世界十強中惟一的中國企業。每年的高性能計算機排行榜在公布成績前,相關的高性能計算廠商總會有些忐忑,生怕自己保持的記錄被別人超越。但在普通人眼中,那一次次被刷新的性能記錄,似乎隻是廠商之間“爭名”的遊戲,高性能計算到底能為企業和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少益處呢?
探索新應用
某地又建立了新的超算中心、運算性能又創新高等新聞經常見諸報端。人們一提到超算中心,首先想到的就是成千上萬台機器、巨大的耗電量……那些“大塊頭”究竟有沒有“大智慧”呢?在一次采訪中,一位搞動漫雲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許多國內外大片的動畫製作其實全是在天津超算中心、上海超算中心完成的。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應用中,HPC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與高性能計算相關的不僅是那些冰冷的“萬億次”,而是實實在在的應用。以曙光為例,其硬件產品、解決方案和雲計算服務已被廣泛應用於教育、氣象、醫療、能源、互聯網及公共事業等眾多領域。連續5年蟬聯中國高性能計算機TOP100市場總份額第一,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曙光公司在中國高性能計算領域的領導者地位,而且更加堅定了曙光將高性能計算技術運用於更多行業和新興應用領域的信心與決心。
誰說中國的超級計算機隻能用於科研計算?從曙光第一台高性能計算機誕生,到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曙光每一套高性能計算機都秉承“應用為先”的原則為各行業用戶量身定製。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裝備一代,曙光的高性能計算產品已經牢牢地紮根於用戶。雲計算是曙光選定的HPC的新突口。近幾年,曙光一直在雲計算市場潛心布局,相繼在我國西南、華南、華中、東北等地建成了多朵“城市雲”。這些“城市雲”在提振當地經濟、豐富人們生活方麵正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IDC的報告顯示,67%的受訪者表示已經在自己的高性能計算係統中執行大數據分析任務,其中約30%的可用計算周期被用於大數據分析工作。同樣是IDC的預測,高性能數據分析(HPDA)服務器帶來的營收將從2012年的7.438億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4億美元。“普惠於民”是中國高性能計算產業持續發展的驅動力,也是開啟雲計算、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應用的“金鑰匙”。
軟件也要硬
從關注硬件和性能指標到關注應用、以客戶需求為本,高性能計算正在實現軟著陸。另外,軟件的發展也是高性能計算市場的一個亮點,這是高性能計算軟著陸的又一個具體表現。IDC的報告顯示,2011-2017年,在高性能計算市場上,中間件、應用、服務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將在4%~6%之間,與服務器、存儲收入的年均增長率不相上下。2014年,與高性能計算相關的新的軟件項目、解決方案將成為市場熱點,
在我國,高性能計算一直存在著軟環境不佳的問題,有人曾用“大馬拉小車”來形容我國高性能計算的應用現狀。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性能計算研發經費中,隻有不到10%用於應用軟件的開發,而美國的這一比例高達30%。因此,重視軟環境的建設是未來我國高性能計算產業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而提高軟件研發的預算,加快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十分迫切的任務。
IDC預測,到2017年,高性能計算應用軟件的收入將達到48億美元,而高性能計算係統軟件的收入將達到 15 億美元。高性能計算不僅僅硬件或某一個單項技術的問題,而是需要提升全產業鏈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