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獲得者彼得·杜厄蒂(PeterDoherty)教授做了首場精彩報告。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饒子和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生科院院長(現上海同濟大學校長)裴鋼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陳慰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主任醫師王紅陽教授等多位著名科學家,在不同領域為大會作了高水平的學術報告。本次研討會共有來自兩國大學和醫學研究機構的93位著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作了報告。
此次大會最大亮點是促進中澳兩國生物醫藥界科研合作夥伴的進一步合作與交流。許多合作夥伴同時參會,如澳大利亞聯邦科工組織的王林發教授、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的胡誌紅教授,莫納什大學的陳晨副教授、香港中文大學的粱寶成(Po Sing Leung)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學醫學中心的臧偉進教授。
另一亮點是促進科研與生物技術、製藥開發方麵的合作。由墨爾本市政府、墨爾本生物網、澳華生物醫學會共同在墨爾本市政廳舉辦的“與中國建立商業關係”研討會,墨爾本生物製藥業80多人參加了討論會。
為鼓勵中國青年學生努力探索生物醫學科學前沿問題,勇攀科學高峰。這次研討大會有一個特別創意,即把學術交流與培養中國在生物醫學領域年輕一代高端人才相結合,這為大會增添了嶄新的色彩。在澳洲華人生物醫學協會大會組委會的努力下,莫納什大學、悉尼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和沃爾特伊麗莎醫學研究所出資,給予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6所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共14名優秀博士生每人3000澳元的經費支持,使這些優秀博士生能有機會參加這次研討盛會。這些優秀博士生也都珍視參加這次高層次學術會議的機會,他們為能與生物醫學領域世界級的專家們交流討論而感到榮幸,為能被世界級生物醫學領域的專家邀請參觀實驗室並受贈專業書籍而感到高興。澳方專家對來自中國大學攻讀生命科學的博士生發生了濃厚興趣,希望不久能看到他們當中的優秀博士生師從自己門下。
第二屆中澳醫學研究大會
2009年4月25~27日,第二屆中澳生物醫學研究大會天津南開大學舉行。在為期3天的研討會上,共有來自澳大利亞的100多位知名學者和中國的200多位科學家、研究人員、大學校長等參加。代表們相互交流,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拓展兩國在生物醫學領域內的合作與交流。
會議期間,來自中澳兩國的知名學者代表圍繞“免疫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與幹細胞、腫瘤與心血管疾病、神經生物學、蛋白質結構與功能、代謝疾病”等議題,共做了112場學術報告。
大會的與會者一致以為,兩次中澳生物醫學大會給兩國生物醫學科研工作者帶來了極好的合作與交流的機會,有效促進雙方的合作與發展。
首次大會後,多名參會的年輕學者相繼來澳大利亞學習訪問,如哈爾濱醫科大學湯穎副教授和四川大學賈靜博士。許多澳籍教授也應邀訪問中國,商討科研合作等事宜,如迪克(Dick Wettenhall)教授、理查德博伊德(Richard Boyd)教授、傑弗裏(Geoffrey Tregear)教授等等。繼大會後僅兩個月,中山大學藥學院的教授受墨爾本貝克(Baker)研究院的邀請,天津南開大學生科院尹芝南教授受沃爾特伊麗莎醫學研究所和莫納什大學聯合邀請,來墨爾本商討科研互派、研究生互派的科研、教育各方麵的合作。中澳生物醫學研究的合作正在開啟一個嶄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