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平日複一日地忙,忙些什麼大約隻有他自己知道,他不說,雅安也就不問。紅月的話說不上是聖旨,但也相去無二,出於對自己小命的珍惜,雅安自然不會犯規。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紅月每日出府去學堂裏麵,常平是一定會護送著去的。這樣一來,雅安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還都是自己掌握,練練拳腳功夫、讀讀書,日子倒過得飛快。
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個半月過去,天氣開始轉暖,雅安自覺通過兩個多月有規律的作息及鍛煉,身體強壯了許多,最明顯的變化無異於爬樹變得快上許多,原來有些費力的大樹,三下兩下便也就爬了上去。錦衣衛處所鮮有人來,而在這裏住的錦衣衛幾個月來就見過五六個,還都隻見過一兩麵,平常時間一個人影都沒有,恰好有棵碗口粗的槐樹在屋角,反正沒有人管他做什麼,雅安便借著這棵樹爬上了屋頂,從屋頂向王府四處望去。
正是下午時分,陽光西斜,王府大大小小的院落向遠處延伸過去,竟一眼望不到邊,重簷疊頂高低錯落,在陽光中染上了一層金黃的顏色,顯得濃重而富貴。遠方的卷雲倚在山緣,天地間充斥著一股豪氣,令雅安心中一暢,數個月來的壓抑和沉霾一掃而空。
雅安閉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慢慢吐出,頓時覺得心中暢快無比。
如此光景,豈能浪費?
屋頂青瓦高梁,空氣通透,微風斜陽,倒是讀書的好地方,雅安找了塊大梁坐下來,從懷裏掏出來那本《觀積惡》,此書紅月給他之後,他自然視作珍寶,貼身攜帶,生怕一個不小心弄丟了。
之所以不急於讀這本書,是因為雅安認得的字並不全,現在好了,有了常平一個多月的嚴格要求,雅安又認識了不少文字,於是便將《觀積惡》掏了出來,看看這回能不能讀出個眉目來。一讀之下,竟然能夠明白一些意思。
書冊前麵四頁是總則,大概說到此書筆者的一些個思想和認識,大約說道:“世界之大,事事皆有關聯,修行之人,明為修身,內為修心,互為輔佐方是正道。五行金木水火土,於修身是可見之物,便是積木水火土,於修心不可見,便化作了七情六欲。七情六欲人皆有之,藏在人的內心,卻通過眼鼻嘴耳神作用於外在對金木水火土發生反作用,進而改變人的外在,從而產生能動。而因為每個人所處的環境金木水火土五行有所不同,七情六欲便有了側重,人的內在就會發生變化,再通過眼鼻嘴耳神作用於外,那也就是每個人之所以習慣、能力、行為、心理各方麵不盡相同。”
“由此,有人便因環境惡而造成了七情六欲的惡。這種惡付之於行動,通過眼鼻嘴耳神出來,便自然形成了煞氣。煞,狠也,而兵者,凶也,兩者合成,即為殺氣。天下之武功,究極目的,既是如何駕馭這殺氣,將五行之氣作用於人身體上之力,合理運用,由內心感受之後通過眼鼻嘴耳神反作用於外表,利用自己的修行,使之複作用於外在,改變外在的五行,完成對外界的反饋。”
“這一過程,即是武。究其根本,在於識別‘惡’之根本,在於以意驅動‘惡’之提現。也就是說,殺氣從外而來,感受越快越敏感者,便會占有先機。但感受不等同於向外輸送,也有殺氣向外輸送越快者,便能夠後發先至,從而搶奪先機,也成為武鬥雙方之中的勝者。而高下之分便在這吞吐之間。若能夠內外兼修,則應該明白,殺氣從外而來、殺氣向外輸送兩者皆快,終是高手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