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春節快到了,張金鳳接到家裏打來電報:
“父重病臥床,波、浪腳板遭路石劃破不能上學,鳳速返家。”
她把電報看了三遍:“現在五裏鐵合金廠擴建二期工程正處於完工驗收階段,我和靳老二在這關鍵時刻怎麼能離開,快到手的錢把它扔掉麼!快找靳老二商量通知靳老大先回老家照顧靳老爸,等五裏鐵合金廠擴建二期工程完工驗收後趕回家。”
靳德正給靳老大發去電報,靳老大收到電報後,一家人立即趕火車回到四川老家。
靳老大回到家看到老爸躺在床上,兩個侄兒靳波和靳浪正在燒著柴火給爺爺熬藥,兩個侄兒見到伯伯、伯娘、洪哥不好意思,也不打招呼隻是低頭微笑。
兩個侄兒都穿著單薄的褲子守在柴灶前不敢動彈,靳老大夫婦看到確實感到心酸,靳浪伯娘方慧蘭問:
“兩個小家夥!冷不冷啦?”
靳波和靳浪異口同聲:“伯娘!不冷囉!有火烤。”
靳老大直說:“你兩個能長期守在灶門口不離開一步?那你兩個上學讀書也穿這條單薄的褲子嗎?”
靳波和靳浪異口同聲:“是呀!爺爺不能上街給我們買厚褲子,我們隻好穿去年那條單薄的褲子連小腿都遮不住,腳上穿雙破水靴在爛片石泥濘公路上走去上學,我的腳板被片石劃了一條血口,我們好多同學躲在家裏都不去上學了!”
方慧蘭說:“金鳳隻為了去掙錢,丟下兩個小孩不管!”
靳老大忙給方慧蘭解釋:“金鳳是心胸開朗的女人,老二也是直心腸的人,她兩掙錢,其實也為家鄉人民擺脫貧窮找條出路!”
方慧蘭說:“掙錢,掙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才有用。我沒有金鳳那樣執著,連自己的孩子就不管了!靳老大立即給金鳳發電報叫她立即回家照顧老人和孩子,我倆在中科院都擔當課題研究的主任,我們不能把國家重點科研任務擱下回家照顧老人,金鳳必須立即回家!”
靳老大給金鳳發的電報在第三天晚上靳老二和金鳳趕到了家,靳老爸全家熱鬧起來,小靳浪趕緊偎在媽媽的身邊。
靳老爸從床上爬起來見到兒媳們都回家來了,非常高興覺得身上的病也沒有了,忙到灶房裏去煮飯。
方慧蘭說:“爸!你到堂屋同兒媳們聊聊,我來煮飯。”
張金鳳忙說:“大嫂!你是第一次來老家是客人,我是這個家的主婦,應該我來煮飯。”說著就穿上罩衣動作敏捷地在灶房幹起來了。
靳老爸一家人圍在堂屋柴火堆旁,聽靳老二談近來工作:
“我們接到爸的電報,金鳳把電報看了三遍,事情很不湊巧,五裏鐵合金廠擴建二期工程配套項目工程還有221萬元的工程等驗收結算,另外西安冶金建設總公司吸收我們蜀東建司在五裏鐵合金廠擴建全部技術工人,正在辦理國營企業合同製職工勞務合同書,總公司劉總經理委托我帶200名技術工人組建西安冶金建設總公司三分公司到西安楊陵高新技術區搞開發,我和金鳳在這關鍵時刻真是沒法脫身回家,所以我給哥嫂發來電報,叫哥嫂先回家,等我們將關鍵的兩件事辦好後在農曆臘月二十九日一定趕回家,春節後我帶上工地的技工到西安楊陵高新技術區搞開發,金鳳就留在家照顧爸爸和兩個小孩上學。”
靳老二還說:“金鳳給爸爸買了件羔羊毛大衣,是她找五裏鐵合金廠出納員劉和榮托她老公在寧夏駐軍後勤部買的,是正宗的軍用品。”
靳老二從自己背包裏拿出羊羔毛皮大衣遞給爸爸試衣:“爸爸!你把這件大衣試一下,看合身不。”
靳老爸將大衣穿上在屋中走了一圈,大家都覺得爸穿羊羔毛皮大衣好看。
方慧蘭聽了老二的話很高興:“老二的安排很好,金鳳留在家照顧爸爸和兩個小孩上學,女人處理家務比男同誌細心周到,一個家庭沒有女同誌在家,是不成個家!”
靳老大接著說:“金鳳留在家是上策,慧蘭你不知道,在我們這窮鄉村,除了我兩弟兄是大學生,再沒有一個大學生,大多數村民沒文化自私狹隘,特別是中老年婦女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相互爭吵晝夜不停。金鳳到我們家已十餘年了,聽說周圍十多裏鄰裏關係相處很好,金鳳讀過高中有知識懂事理,比老二為人處事要好,金鳳心細適合處家,她心胸開朗能帶動家鄉人民富裕,她這次能帶領後山鄉幾個鄉鎮的青壯年百餘人到陝南掙錢。老二人聰明有知識有技術適合在外麵掙錢。”
張金鳳走到堂屋:“靳老二!到灶房端菜飯出來吃飯了。”
靳老大和靳老二都到灶房端菜飯出來吃飯,靳老二拿出自帶回的西鳳酒先供奉祖先,一家八人圍坐在一張大木方桌上,兒媳先跟靳老爸敬酒。
靳老爸笑盈盈:“我能看到你們都圍坐在大方桌上,這就是你們對我最大的孝順!我為黨的地下工作獻出了青春,沒給兒孫掙到財產,隻為兒培養了兩個大學生,老大你們是國家棟梁之才,忠心耿耿為國家效力,生活一般不比人家差,老二你兩個都會掙錢,這是我的驕傲!”
張金鳳勸導大家:“我們趁熱好吃飯,不然飯菜冷了就沒味道!”
吃完晚飯大家圍坐在堂屋火堆周圍,張金鳳有很多心裏話要對哥嫂講:
“我愛翻老話,你們這地方有句俗話‘養女嫁到張家槽,等於送女下幽朝’我來到你們家,我娘全家人百般阻擾,沒有一個人看得上這窮地方。說實話我是看的靳老二有一個聰明的智慧,不怕苦,膽大敢作敢為。十多年來我不抱怨任何人我落到這窮地方!反而鑄就了我堅強性格。”
張金鳳將話轉到主題:“使我們這個家以至整個張家槽村的所有人家,不能擺脫貧窮的主要原因是不通公路,我們門前這條公路叫天蒼公路,是蒼林街直通天成鎮連接任川公路,是條鄉縣際公路,聽說是在1959年人民公社時,是本村(生產大隊)將石板大路自發改修築的,挖填了一些土方,稀稀拉拉擺上一些片石,連一顆小碎石就沒鋪,哪裏像條公路,不如1959年前那條石板大路,天晴什麼車都不能通過,下雨天當心把人的腳歪了,兩個小孩的腳板傷口就是去上學在那條爛公路上劃成的,我們這裏人家買煤炭燒都得到蒼林街自己去挑,甚至到龍王三煤廠去挑,來回百多裏路要花整整一天時間,買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都得到蒼林街自己去挑,我一個女人家像男人一樣挑煤炭挑化肥百多斤,還能撐打杵。”
張金鳳將話題轉向家庭糧食收入:“生產隊將田土承包到每家每戶,每個村民的生產積極性是提高了,但大多數村民糧食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甚至有個別村民還減產,我家也是減產戶,有好幾家村民為了擴大自己的耕種麵積,把山頂的樹林和草坡毀掉開墾種糧食,有的將截砂溝、沉砂氹改成種植土,一到夏秋時遇山洪爆發形成泥砂流,直瀉上塝田,我們有兩個上塝田成了堆砂田,根本是粒糧未收,這樣年複一年所有的上塝田都成了堆砂田,這樣惡劣生態環境年複一年我們的主糧水稻種植麵積在逐年減少,這樣下去毀了子孫的飯碗!”
張金鳳提到:“村小學教室瓦屋蓋垮了,老師怕砸傷學生,將學生放長假,自己回到城裏去了。夜間點的煤油燈,有的人家點的在山上砍的鬆節油木塊,在這樣的環境裏能培養孩子成才嗎?”
張金鳳還說:“我和老二帶我們村、我們鄉以至後鄉區的人,到陝南做工掙錢為的是把整個後鄉區全部搞富起來!三年來大家都掙到了錢,可整個後鄉區還是沒有改變那窮麵貌,人們生存環境還是那樣的惡劣,人們出行還是肩挑背磨,我看單是腰包裏裝滿了錢那有什麼用呢!那要有好的生活環境,有好的宜居條件,那才是真正富裕的目的!”
方慧蘭說:“金鳳說出了真情話,錢再多有什麼用,要把錢變成適宜的生存環境,才是我們的願望。靳老大你有個老同學張向前是川江縣縣委第一書記,前次到過我們中科院考查過,你何不將金鳳的想法轉告他,也許能得到縣委縣政府的支持!”
靳老大說:“我早就想到這件事要這麼去辦!我考慮到後天是春節了,張書記是否還在縣委,我明天到鎮政府給他打電話。”
靳老大第二天清早到蒼林鎮政府給張書記通了電話,張書記答應在正月初三派大專車在蒼林鎮政府接靳老大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