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十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二}(1 / 1)

(二十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二}

女兒戲稱自己原有的家為“零號屋”,第一次租住的房屋為“2號房”,現租住的房屋為“3號房”。“1號屋”目前是空缺,那是留給將來真正屬於女兒永遠的家的稱號。“1號屋”是言母女倆的夢想、希望、美好的未來。

自從往3號房搬家開始,連續三天四夜的晝夜奮戰,導致言勞累過度,,使言連續一周夜不能寐,白天神情恍惚、精神萎靡不振。昨日是“立秋”也是二審庭審結束過去整整一個月是日子,判決還沒有下達。在第二次搬家未定之前,言谘詢過中級人民法院相關工作人員:判決何時能下達?這關係到言與女兒居住問題的決定------如果法院判決孩子爹須給言及女兒提供一處遮風避雨的棲身之地,那麼,言就不用煞費周折尋找下一處要租住的房屋,理所當然也不用籌措房屋租金。隻是中級人民法院的答複:快了,再等等吧。言不能再等,因2號房的租期將至。言等不到中級人民法院的裁決,不得已,在雜亂、焦急、無望之時,言租下並搬進了如今的3號房。

剛搬進3號房,諸多的問題言一時難以適應。今日是言住進3號房的第九天,言盡最大能力調整自己,以使自己盡快恢複精神、適應新的環境。在適應新環境方麵,女兒始終帶動著言。女兒樂觀的態度無論到幾號房,很快便融入新環境,而且樂此不疲。言自我開導------環境是不動的,人是活的。無法改變環境,就盡最大努力調整自己適應環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言明白大自然這一生存法則。

3號房是老、也夠舊,也有一極大好處------門前安靜。此地在深巷子裏,又老又舊,故沒有多少人。所以,在通往3號房的路上及門前顯得很安靜,就連拾荒者也不願光顧這裏,原本零號屋、2號房從未少得了拾荒者的身影。3號房的屋後,也就是一牆之隔,卻是喧囂的市場。每天天剛亮,就開始有聲音,漸漸地熱鬧起來,人聲鼎沸,汽車駛過的聲音、電動車的鳴笛聲、叫賣聲、擴音器反複的宣傳聲,聲聲不斷;與市場相鄰的3號房門前寂靜一片。言已喜歡上了這種既安靜又熱鬧的環境,即不被打擾又不偏僻。市場在中午以後漸漸安靜下來,大概2點30分,傳來掃把清掃市場馬路的聲音,唰、唰、唰……一下、兩下、……很有節奏感。言很享受這種節奏,像音樂、像鎮靜劑,每每聽到它,言感到舒服、內心踏實。就連3號房內睡覺時扭來扭去的床,也讓言感到仿佛體驗到兒時的搖搖床,搖搖晃晃的床發出的“吱呀吱呀”聲,不再影響言的睡眠,言已然習慣了這張“搖晃吱呀”床。

在住進3號房一周後的晚上,女兒告訴言:自己脊背上奇癢。言看女兒脊背,嚇了一大跳:女兒脊背全是紅色的小症狀、且通紅通紅。言慌了神,自己又沒有富裕的錢,情急之下言讓女兒給爹打電話要回醫療卡,以備第二天帶女兒上醫院就醫。電話裏,孩子爹推說自己在外地,又不回家,醫療卡就帶在自己身上無法給女兒,再者也不知道醫療卡內是否有錢,因孩子爹壓根就沒有使用。言聽著孩子爹在電話裏“囉嗦”不能給醫療卡的理由,思緒萬千。二十天前,孩子爹向言索要醫療卡,理由是身體不舒服,要上醫院就醫。現在又告訴女兒自己未曾使用。也許,孩子爹當初索要醫療卡的理由本就是謊言。

女兒滿脊背的紅疹子到第二天越嚴重。言驚恐不已,指使女兒一定要跟爹要回醫療卡,盡快上醫院。女兒在電話裏鍥而不舍向爹討要醫療卡,最終“生瓜”道出了實情:醫療卡在家裏,你們自己去取。言帶著女兒迅速來到以前的家,打開門的那一刻,屋子裏散發出的惡臭撲鼻而來。女兒問言:“媽媽,家裏怎麼這麼臭?”時隔半年多,再次進入曾經的家,這裏已今非昔比,滿屋子的灰塵顯現一幅敗落景象。女兒看到餐桌上覆蓋著的厚厚灰塵,驚奇地嚷嚷:“媽媽,我要在桌子上畫畫,這兒撒好了現成的沙子,我要畫沙畫。”地板上厚厚塵埃中踩出的腳印能猜出孩子爹在這裏的生活軌跡:從門口地電視機前、從電視機前到臥室、從臥室到門口,電視機前的地上橫著豎著堆放著一些空礦泉水瓶。言進門後本能地來到窗戶前準備打開窗戶通風。伸出去的手都已經觸摸到了窗欞又猶豫地縮了回來,這裏已不再是言的家。言看到眼前的破敗、髒亂的情形,習慣性的想打掃整理,很快,言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這樣做,不恰當、不合適,言已不是這裏的女主人。如果言習慣性地打掃這裏,豈不是自作多情------傳遞給孩子爹及其家人自己對這裏的不舍的錯誤信息。言不想給自己惹麻煩,拿上醫療卡忍住想打掃的衝動,強迫自己轉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