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防範風險,把握城鎮化進程中的關鍵環節(2 / 3)

1. 城鎮化重在化“遠”。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是現代化建設麵臨的重要曆史任務。

(1)城鎮化是城鎮發展與風格的生命延續。各地有各自不同的基礎、背景、環境和發展條件,由此孕育出各自城鎮與眾不同的特點與風格。城鎮化的核心是城市轉型的過程,並不是“投資拉動經濟”模式的延續。現在,我們城鎮化的發展缺少係統性、科學性、長遠性戰略思考與構建,城市建設和發展基本是粗放型的、攤大餅式的,一些地區在偏狹政績觀驅動下,不顧實際、不顧全局,沒有遵循城鄉發展的規律,規劃往往是“紙上劃劃,牆上掛掛”、“領導調動,規劃重弄”。其後果是城市空間蔓延膨脹,地麵建築密度過大,工業過分集聚,城鎮人口猛增,處於投資粗放、浪費驚人、汙染嚴重、效率低下的擴張狀態,一些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已到“臨界點”。

(2)城鎮化必須注重科學規劃。城鎮化“化”在哪裏?應該化在長遠,重在規劃。科學規劃是建設的前提,也是城鎮化建設和管理的基本依據。好的規劃是方向引領,目標牽引,行動指引。規劃城鎮化,必須從實際出發,打破行政區劃限製,麵向現代化遠景,符合國土空間布局,城市產業發展布局科學,避免規劃中的隨意性現象和超越曆史階段的做法。發展城鎮化,必須嚴格執行規劃,統籌城鄉發展,考慮環境承載能力,根據區位條件、資源環境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等情況,加快住行為主的消費結構的升級步伐。要構建“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的發展模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既需要市場“無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兩手配合,又要防止政府成為“閑不住的手”而過度幹預,真正形成發展規劃、區域布局、建設管理之間相互配套、全麵對接的城鄉規劃體係。

(3)城鎮化必須注重城鄉互補和融合。農村可以為城鎮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城鎮可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如何在城鎮化整體推進過程中保持城鎮體係的合理性,是城鎮化發展需要注意的問題之一。不論是過去的“分散型”城鎮化道路,還是現在的“聚集型”城鎮化道路,城鎮化都要立足農村,從人力、物力、財力及管理能力的實際出發,讓大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互促共進,再慢慢向中等城市、大城市集中,最終實現規劃新型城鎮化道路的科學選擇。

(4)城鎮化必須打造生態宜居的魅力空間。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格局,綜合考慮城市群中各個節點的關聯性,力求相互輝映,各得其所。從宏觀上看,應正確處理好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的關係,注意發揮互補作用;正確處理好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的關係,使之緊密銜接;正確處理好當前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保持可持續發展。從微觀來看,應正確處理好建設規模與功能定位、創業就業與保障有序的關係;正確處理好弘揚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創新、保持曆史風貌與現代人文氣息的關係;正確處理好當前需求與未來空間、產業項目與舒適宜居的關係,保證城鎮化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2. 城鎮化重在化“優”。高質量的城鎮化,不是簡單的城鎮人口比例增加和麵積擴張,而應積極探索內涵式城鎮化發展道路,實現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等一係列由“鄉”到“城”的轉變,著力在“四化同步”推進上下功夫,構建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

(1)城鎮化是市場機製作用下的漸進過程。市場本身是城鎮化發展的動力。英國在市場機製作用下優化配置城鎮化資源,用了近百年時間(1760年產業革命到1851年),實現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的50%,建設了世界上第一個城鎮化的國家,而且避免了“城市病”等社會問題。當前,我們推進城鎮化建設,既要發揮政府在城鎮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保障等方麵的積極作用,又要推進製度創新,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防止決策失誤,盲目擴張城市規模。

(2)城鎮化是內涵式發展的聚集過程。城鎮化與工業化相伴而生。規模化工業大生產,帶來了產業集聚、人口集聚、資源集聚的城鎮化。城鎮化與工業化共同構成現代化的基本內容。目前,城鎮化滯後於工業化是導致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重要原因。隻有實現“四化同步”發展,解決好城鎮化滯後導致的結構性問題,才能防止盲目的城鎮化,冒進式城鎮化和被城鎮化。要依靠特色產業支撐,防止結構的同質化,逐步弱化中心城市的製造業特征,培育創業創新、生態文明、宜居宜業、功能健全、服務完備、社會和諧的發展環境,以達到產業布局合理化、科學化的目的。

(3)城鎮化是低碳化發展方式的推進過程。應該看到,城鎮化最直接的效應是隨著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對生活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帶來巨大需求,低碳城鎮化意味著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前,要實現人口城鎮化的速率高於土地城鎮化和工業化,城市市區麵積的擴大不能再成為所要追求的目標。應通過消化已經轉換用途的土地來實現數量的擴張,提升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品質,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解決好資源和環境兩大約束,確保城鎮化進程持續健康發展。

(4)城鎮化是創造美麗空間的發展過程。要選擇正確的城鎮化發展策略,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鄉關係的良性互動。合理發揮中心城市或城市群對周邊地區發展的帶動作用與輻射功能,切忌走“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老路。加強和完善城市管理、服務功能,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服務、環境保護與治理、防災減災等領域的投資,改善公共交通,降低城市發展的額外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為居民自願遷移提供可能,讓居住在郊區、工作在中心城市上下班開始成為時尚,以此抵消由經濟轉型、速度放緩帶來的投資增速下降,實現城鄉統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