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外商投資企業進行企業內貿易也是貿易條件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內貿易是外商投資企業的母公司與子公司或各子公司之間,為了轉移利潤或少交稅,經常高價進口原材料和機器設備而低價出口產成品,使得東道國的貿易條件下降。這種跨國貿易行為,使得我國的貿易條件更趨惡化。
(3)比較優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比較優勢主要表現在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上,所以在貿易中過於依賴勞動力成本優勢,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研發缺乏。雖然通過貿易,我國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技術進步,但這種進步更多地發生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核心技術依然無法獲取,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國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勞動力成本這一比較優勢也逐漸減弱,而發達國家卻擁有技術和市場的優勢,使得我國價格貿易條件不斷惡化。
2. 市場結構。市場結構在價格貿易條件的變動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我國出口商品價格的下跌、進口商品價格的上漲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國進出口市場結構的不對稱。我國出口商品存在替代性和競爭性,而進口商品又存在需求剛性和壟斷性,成為我國貿易條件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1)出口商品的替代性和競爭性。我國出口商品的替代性和競爭性主要體現在勞動密集型製成品上,而在國際市場上,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常會出現超額供給的情形。主要是因為:其一,就國際市場需求來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大幅放緩,不少出口對象國經濟增長欠佳,需求疲軟。同時,全球經濟增速的整體下降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我國的貿易摩擦如“兩反兩保”調查數量大幅增加,我國出口環境更加嚴峻和複雜,這進一步惡化了我國的價格貿易條件;其二,就國際市場供給來說,勞動密集型產品由於製造技術已經成熟,生產流程標準化,技術含量低,因此替代性較高,很多除了中國以外的其他發展中國家也具備生產能力並積極加入龐大的生產出口隊伍中,大量同質商品充斥國際市場;其三,就我國來說,勞動密集型製造部門的很多企業通過實現規模經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再加上FDI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大多流向該部門以及我國出口導向性戰略的影響,使得勞動密集型製成品出口供給過多,在出口商品結構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
由於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過渡供給,使得同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異常激烈,市場明顯供過於求,價格整體下降。為了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我國不少出口企業甚至願意主動降低價格以爭取更多的出口量,從而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進口商品的需求剛性和壟斷性。進口商品的需求剛性和壟斷性是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對進口商品的剛性需求源於:首先,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建設中後期,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的持續增長決定了對原材料和能源(如石油、鐵礦石等)的巨大需求;其次,在當前的產業結構條件下,我國的出口貿易以加工貿易為主,決定了對原材料和機器設備的剛性需求;再次,外資的流入帶動了對先進設備和資本技術密集型製成品進口需求的上升。我國原材料、能源、中間產品等投入品的剛性需求大大抬高了該類商品的國際價格。
更重要的是,此類商品的市場結構並非競爭性的,而是被賣方控製和壟斷。由於市場定價權被賣方掌控,再加上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全的買方基本沒有議價能力,隻能被動接受不斷上漲的進口價格。
四、 改善我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對策建議
1. 調整升級產業結構,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針對貿易結構和貿易方式不夠合理的問題,我國應當不斷提升產業結構,改變原先主要依靠勞動力低成本和規模化生產來獲得競爭優勢的不足,著重培養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提高資本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增加產品附加值,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努力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
(1)引導外資的投資方向,加強外資企業管理。我們應合理利用外資,對外商投資的流向進行必要的引導。通過降低流入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外資的優惠條件,提高進入高新技術產業與服務業的外資的優惠條件,將外資更多地引導到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從而提升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同時,應充分合理地利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加強對外資企業內部貿易尤其是轉移價格方麵的管理,改善我國貿易條件。
(2)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水平,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麵對同類出口產品的過度競爭,企業迫切需要進行自主創新。要提升企業自主創新水平,一是要增加教育培訓投入,提高人力資本水平;二是對自主創新企業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減免稅收、發放研發補貼、落實人才引進及其他優惠政策;三是要加強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製,防止他人違法盜用科研成果;四是應適當降低專利申請門檻,減免技術轉讓的相關收費,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企業自主創新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增強產品的差異程度甚至壟斷程度,提高產品的定價權,還有助於提高我國加工產品的附加值和加工增值率,改善價格貿易條件。
2. 通過建立良好的外部環境,引導出口企業進行良性競爭。出口企業間激烈甚至惡性的競爭會降低出口商品價格、惡化貿易條件,針對此問題,政府除了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減少出口商品的可替代性外,還應當努力創造良好的政策、法製、市場環境,引導出口企業公平有序地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