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1 / 2)

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宏觀經濟

作者:李曉燕

摘要: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對於有效地指導財務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隨著現代企業製度的逐步建立,企業間兼並、重組、租賃等籌資方式也日趨多元化,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優化企業資本結構,已經成為了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當務之急,同時對於解決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籌資效益不佳、籌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也具有關鍵作用。

關鍵詞:國有企業;資本結構;優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01

一、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的現狀及問題

(一)國有企業資本嚴重短缺,負債率過高。經相關統計發現,在1994到1998年這四年的期間,我國國有企業資本嚴重短缺,負債率過高,且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有具體的統計數據顯示,在1997年底,我國493家大中型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達到65%。造成這種情況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體製因素。自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實行“撥改貸”改革後,國家對於國有企業使用財政增注資本金的要求更為嚴格,因此,大多的新建企業資金基本上都是來自於銀行貸款,導致負債比例畸高。按照資本結構理論界的分析,當企業資本收益率超出成本率時,企業的負債率和企業的利益成正比。但是這種情況是針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的,而我國國有企業本質上屬於計劃經濟,同時我國的市場經濟體製也決定了國有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低,在高負債的情況下,企業會陷入財務困境,影響其正常的生產和周轉循環,甚至有可能最終導致企業的破產。而我國國有企業負債率大多超過70%,因此高負債對我國國有企業來說是一大問題。

(二)國有企業籌資方式單一,直接融資比例偏低。按照籌資方式的性質來分,企業籌資可以分為自有資本和債務資本兩種籌資方式。其中,前者增加自有資本的方式有:內源性融資、發行股票以及吸收投資等。而我國國有企業過度依賴財政撥款,一旦財政撥款被取消後,企業自有資本的籌措便陷入了困境。債務資本籌資方式是債務資本一般可通過發行債券和銀行借款等方式進行籌措,由於國有企業銀行借款麵臨的“軟預算約束”,使得企業偏好於銀行借款的融資方式(即所謂的“吃銀行”)。

(三)股權資本內部結構不合理,國有股權比重偏高。在我國的國有企業中,國有股的比例過高,超過60%,使得企業深受行政束縛,經營也攜帶著行政色彩。近年來,國有股份比重呈逐年降低的趨勢,但多是被動的下降。國家作為所有者對企業的約束偏軟,而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就不能以最大效益作為企業的經營目標,導致企業目標多元化。

二、導致國有企業資本結構狀況不佳的原因

(一)企業產權製度改革滯後。產權主體一方麵影響著國有企業的改革成效,另一方麵也決定著企業的資本結構。而我國的國有企業產權主體缺位,邊界模糊,缺乏對經營者的約束,導致銀行債務喪失約束力,助長了企業過度的負債擴張。

(二)企業相互拖欠嚴重。由於經濟秩序混亂,因而企業出現了嚴重的相互拖欠情況,阻礙了企業資金的正常運轉,導致企業資金運行梗阻或者滯死,加大了企業的債務負擔。

(三)資本金後天補充無路。資本金後天補充無路。通常情況下,企業通過所有者投入以及積累來補充自有資金。但是隨著資金供給體製的改變,企業大多為負債起家;另外,稅製改革也斷了企業增加權益資本的途徑。在進行利潤分配時,一方麵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忽視了企業前途,另一方麵征收各種費用、地方政府幹預也減少了企業內部積累,最終形成企業資本結構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