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風險分析
財經縱橫
作者:李廣軍
摘要: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麵臨著增加收入和節約成本兩大問題。納稅籌劃是節約成本的一種重要手段,本文將重點分析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與麵臨的風險。
關鍵詞:後金融危機;中小企業;納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2008年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爆發,時至今日,我國已經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有所好轉,但是,伴隨著歐債危機,全球經濟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我國眾多企業,特別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企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在嚴峻的經濟形勢麵前,節約成本成為每個中小企業特別關注的問題,而作為節約成本的一個重要手段,納稅籌劃在中小企業中的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一、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小企業納稅籌劃的必要性分析
1.減少成本支出,增加現金流量
稅收支出是中小企業的一項較大的成本支出,也是企業在一定生產規模下較為固定的現金流出。企業通過事前進行納稅籌劃,減少稅負支出或者推遲稅額的支付,從而相當於增加了盈利水平,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有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這在中國當前整體稅負較重的情況下,能夠增加企業可支配現金的數量,對於融資較為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講尤其重要。通過適當的納稅籌劃,避免企業繳納原本可以避免繳納的稅款,維持企業正常的現金流量,以防企業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由於資金鏈斷裂而承受破產之苦。
2.維持企業生存,促進企業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都主要依托於“投資”和“出口”這兩輛馬車。在金融危機發生後,從金融領域到實體經濟都飽受挑戰外需嚴重不足,這對於我國以出口為主的中小企業打擊巨大。雖然進入到後金融危機時代,國外經濟開始有所恢複,但是速度緩慢,中小企業仍然麵臨著巨大的壓力。而我國在2008施行“四萬億”經濟刺激,間接導致了我國通貨膨脹,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企業的處境日益艱難。自從金融危機發生後,我國多次強調要增加“內需”,然而內需卻長期以來增長緩慢。在這樣企業增加收入日益受到阻礙的情況下,控製成本就成為中小企業繼續維持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稅收成本在企業成本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何通過納稅籌劃對其進行有效地控製和管理,對於中小企業十分重要。
3.順應稅收杠杆,促進產業升級
稅收杠杆是經濟杠杆的重要形式之一,國家運用稅收形式,引導納稅人的消費選擇和生產經營決策同國家對經濟的規劃相契合。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麵臨著穩定經濟增長和調整經濟結構兩大任務,為此國家在稅收政策上通過減稅、免稅、退稅等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中小企業在納稅籌劃時應把握機會,通過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一方麵能達到減少納稅額的目的,另一方麵也客觀上實現了國家稅收杠杆的作用,實現了國家調整國民經濟與產業升級與調整的目的。
4.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抗風險能力
納稅籌劃的特性決定納稅籌劃需要企業具有較高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水平。納稅籌劃具有事前性,即在經濟業務發生之前對即將發生的納稅行為進行合理的控製和調整,通過對不同的納稅方案進行選擇,以達到節稅的目的,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另一方麵,納稅籌劃是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的一係列綜合性稅務規劃活動。這種綜合性體現在,納稅人在公司運營、投資等過程中麵臨的多個應繳稅種,而且有些稅種是彼此相關的,因此,籌劃人員在進行納稅籌劃時要著眼於實現整體稅負的最低,而不能局限於某個稅種稅負的高低,此外納稅籌劃也需要成本,綜合籌劃的結果應是效益最大,成本最低。為進行納稅籌劃,廣大中小企業必須不斷地提高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科學合理地進行納稅籌劃,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以應對目前經濟中的諸多不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