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當前縣級計算機審計的困難和對策
財經縱橫
作者:楊華
摘要:開展計算機審計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麵對社會信息化的必然選擇,它對於加大資源利用,實現動態監督,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縣級審計機關開展計算機審計,目前還麵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本文通過對縣級審計機關實施計算機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計算機審計;困難;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計算機審計是指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和審計管理活動中,以計算機為工具來執行和完成某些審計程序和任務的一種新興審計技術。金審工程實施以來,各級審計機關大力開展了AO審計應用實例評比、優秀審計項目評選、計算機職稱考試及AO審計係統培訓等活動,為計算機審計工作的全麵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由於受計算機審計軟硬件環境限製,加之縣級審計機關隊伍、會計電算化的水平參差不齊,縣級審計機關實施計算機審計工作舉步維艱,麵臨重重困難和問題。
一、縣級審計機關實施計算機審計麵臨的問題及原因
(一)領導對計算機審計認識不足,重視不夠。一方麵,由於大多數縣級審計機關領導成員為非業務領導,基本上不懂計算機審計業務和信息化管理,很難在審計信息化環境下發揮高效率的決策、領導、組織、指揮作用。另一方麵,由於審計機關領導習慣於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根據以往經驗做出新的判斷或決策,忽略對以信息共享為核心的資源利用的重視。因此,在計算機審計上軟、硬件投入不足,疏於人才培養,導致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缺乏普遍推廣應用。
(二)審計人員業務能力與實施計算機審計的要求不相適應。一是審計人員結構不合理。縣級審計機關接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年青大學生比例很低,既懂財務又懂法律、工程造價、計算機等專業的複合性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導致審計工作無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二是審計人員計算機水平不高。近幾年來,通過強化培訓使基層審計人員掌握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但缺乏深層次的計算機係統設計、數據結構、查詢語言、程序編譯檢測技能,獨立實施計算機審計尚有難度。三是缺乏係統長效的計算機審計教育培訓機製。由於基層工作任務繁重,強化培訓時間短、內容多,填塞式的培訓方式使審計人員都難以接受和消化,導致實際運用與軟件設計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三)信息化建設經費嚴重不足。一方麵,地方財政經費難以保證。由於地方財政困難,縣級財政審計經費預算嚴重不足,審計人員的福利待遇、審計軟硬件設備的更新、現場審計期間各項費用無法解決。另一方麵,上級支持力度不夠。金審工程實施以來,由於上級機關缺乏對縣級審計機關的支持,使審計信息化建設速度嚴重滯後於其他行業。由於經費製約,一些縣級審計機關信息化建設舉步維艱。
(四)計算機審計環境較差。一是受應用環境的製約。在稅務、醫保、住房、醫療等信息化程度較高的領域,由於數據庫係統複雜,審計人員的計算機審計水平以及電腦配置難以滿足對這些行業的審計需要。而在農業、基本建設等領域又由於信息化水平較低,不具備開展計算機審計的條件。二是受會計核算軟件的製約。由於審計對象的會計電算化軟件沒有統一規範,導致會計核算軟件五花八門,操作人員一知半解,勉強運用。審計人員不知不解,望而生畏。三是受審計軟件的製約。由於審計軟件跟不上財務、業務係統軟件的更新速度,導致在數據采集轉換過程中問題層出不窮,一些數據通過采集模板轉換後無法滿足審計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