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業板——中國經濟創造力的驅動器(1 / 3)

創業板——中國經濟創造力的驅動器

金融天地

作者:劉豔

摘要:創業板是中國創新型發展的平台,為創新企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也造就了一大批創新致富的財富神化。但由於我國的創業板市場起步較晚,所以還不能盡如人意,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創業板,尤其是美國納斯達克存在著一定差距。中國的創業板,必將成為創業者的沃土,成為中國經濟創造力的驅動器。

關鍵詞:創業板;創新;創新企業;財富神話;納斯達克;驅動器

中圖分類號:F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如今,你走在北京街頭,時常會有八個字浮現眼前:愛國、創新、包容、厚德。創新,是這時代的最大宿求。二十一世紀,創造力將是當仁不讓的第一生產力。

所謂創業板,顧名思義,為創業型企業搭建的融資平台。具體來講,是指交易所主板以外的另一個證券市場。其主要目的是為新興公司提供集資途徑,幫助其發展業務和擴大規模。因此,“支持創業企業發展,落實自主創新戰略,是創業板市場的使命。”

讓我們先看看中國創業板走過的曆程:1999年8月,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中指出,要培育有利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資本市場,計劃專門設立高新技術企業證券交易板塊。一年以後,證監會停發深市新股,籌建創業板。十年之後,2009年10月30日,中國創業板正式上市。數據顯示,首批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為56.7倍,遠遠高於A股和中小板市盈率。雖然中國創業板千呼萬喚始出來,但畢竟十年磨一劍,有了一個良好的開門紅。更為重要的是,它完成了搭建支持國家自主創新核心戰略平台的曆史使命。

隨之而來的是資本市場演繹著一個一個創富神話。創業板烏鴉變鳳凰的故事瘋狂上演著,但瘋狂過後一定走向理智。伴隨著股價的一路下行,投資者的心態也回歸平常,猶如二十年前,中國剛剛打開證券資本市場大門時,衝動、瘋狂、理智、回歸,接著又是下一輪次的衝動、瘋狂、理智、回歸,周而複始。既然創業板是一個以企業、創業、創新的名義開啟的資本市場,我們本著弘揚北京精神的宗旨,真實、客觀地對中國創業板現狀和未來進行一番創新性的考量:

首先,提到創業板,有個前輩是必須關注的,那就是大洋彼岸的NASDAQ,它成立於1971年。但在運行之初,NASDAQ的運作並不十分理想。直到1991年,其成交額仍不及紐約交易所的三分之一。進入90年代中期,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大量高新技術企業崛起,風險投資產業的高速發展,使美國NASDAQ迅速發展起來。它的曆程可以說為世界各國的創業板發展樹立了一個方向。以創新經濟為主體的知識型高新企業作基礎的資本市場才是創業板發展輝煌的關鍵。

其次,有別於傳統經濟的創新型知識經濟,作為創業板的規模者,將麵臨一個新課題,即如何看待創新,如何評價創新。最近,中國的經濟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學家都在熱議一個問題:中國的社會、經濟、教育體製能否造就一個中國的喬布斯?眾所周知,喬布斯憑借著他的銳意創新和獨樹一幟,不斷創造著商業神話。如果這位商業天才生活在中國,是否還能創造同樣的成就。結果顯而易見,絕無可能!中國的國情,社會製度並不是發展創造力的沃土,這也是國家把大力發展自主創新作為國家核心發展戰略的原因。而在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創新經濟發展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中國創業板,如何支持創業企業發展,落實自主創新戰略,完成創業板市場的曆史使命。到目前為止,中國創業板的表現又如何,能否獲得市場投資者的認可?我個人持否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