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思考
金融天地
作者:肖芃
摘要:自從1987年我國第一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東風汽車工業財務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成立以來,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已走過了18年的風雨曆程。截止2002年底,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總數為78家,全國財務公司總資產規模3460億元,是我國現行各類金融機構中資產質量最好的機構之一。財務公司所背靠的企業集團資產淨額1.6萬億,約占全國9000戶國有企業的1/3,擁有成員企業近5000家,其中上市公司130家,海外控股企業110家(中國財務公司協會資料)。18年來,財務公司在為企業集團服務的過程中,對我國的經濟增長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身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順應財務公司的發展需要,2004年9月1日,中國銀監會第23次主席會議討論通過了新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明確將財務公司定位為“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的,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對財務公司定位的重要調整,拓寬了財務公司的業務範圍,突出了財務公司在企業集團內部的核心金融企業的地位,同時也為集團企業財務公司開展投資銀行業務奠定了政策基礎。
關鍵詞: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投資銀行業務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3
按照目前普遍接受的觀點,投資銀行指經營全部資本市場業務的金融機構,從資本價值鏈條的角度看,投資銀行業務涉及到資本市場上的五級價值增殖,包括風險投資、私募融資顧問、證券發行、證券交易、證券資金管理、企業並購、項目融資、財務顧問等眾多方麵,並衍生出向投資者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金融工程,是資本市場業務的核心。
針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的現實狀況及所處的外部環境,在現有的政策基礎上,財務公司是否應該積極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比較優勢何在?內外部條件是否具備?選擇哪些投資銀行業務作為重點?如何保證投資銀行業務順利地展開?以及如何確定需要注意和防範的風險因素及建立有效的內部控製機製?都是亟待明確的問題。本文正是基於筆者早年在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多年的工作經曆以及近幾年在金融控股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的經驗和體會,通過對上述問題的逐一回答,提出自己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開展投資銀行業務的戰略構想,以供借鑒。
一、促進財務公司開展投行業務的內外部因素
財務公司開展投資銀行業務是對一係列內、外部需求的回應,也是對外部競爭壓力做出的反應,體現了財務公司的發展趨勢。
(一)內部需求
1.企業市場化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大型企業集團內部業務品種多、流程複雜,本身對金融服務就有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而且隨著企業集團市場化改革進程的逐步深入,以及業務範圍的擴大、企業規模的擴張,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兼並收購、業務重組、資產剝離以及風險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都對作為企業集團內部資金運營和財務管理核心的財務公司提出了更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而這些金融服務大多屬於投資銀行業務範圍。
2.多渠道、持續地為企業籌集資金的要求。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肩負著為集團經濟籌措、融通資金的職能,由於目前我國企業集團總體還是資金偏緊,企業集團對資金有著持續、大量的需求,而同時,企業集團資產負債率已普遍處於高位,繼續通過商業銀行依靠間接融資方式籌資的空間逐漸收窄,尤其是對於企業技術升級、結構調整、高新技術開發等高風險、長期資金的需求更是無法通過商業銀行貸款來滿足,這決定了企業必須尋求其它渠道的資金來源,如通過財務公司積累集團內資金的內源性融資是一方麵,而通過發行企業債、企業短期融資券;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尋求戰略投資者及公開上市的方式;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為企業籌資長期的低成本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些也同樣需要財務公司提供或更準確地說牽頭聯係、配合專業的投資銀行來共同完成。
(二)外部需求
1.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由於目前財務公司所背靠的企業集團大多分布於石油、電力、煤炭、航天、航空、汽車、交通運輸、化工、軍工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國家重點行業,而這些企業往往同時是本行業的骨幹企業,具有龐大的資產規模,是國家產業政策扶持的重點;另一方麵,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這些企業的經營效益穩步提高,利潤水平穩定增長,同時,行業壟斷地位或市場保護政策進一步增加了這些企業的利潤水平,也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因此,外部投資者如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都希望投資上述企業,分享他們的經營業績和成長。但財務公司不能直接吸收外部投資者尤其是個人的存款,投資者隻能通過直接融資的方式,即通過購買公司發行的債券、股票、短期融資券等方式進行投資,這同樣要求財務公司積極開展諸如發行股票、企業債、企業短期融資券等投資銀行業務。
2.滿足中介機構的業務要求。如上所述,在企業集團的市場化改革及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亟待滿足,同時,在企業的擴張或企業內部的調整中,存在著大量的如資產重組、兼並收購及公開發行上市等資本運作的機會,涉及投資銀行業務的方方麵麵,對於外部中介機構如專業性投資銀行而言都是極好的商機。然而由於這些企業集團的資產規模龐大、項目涉及資金量大、業務種類繁多、專業化強,因此外部中介機構如專業性投資銀行普遍存在這樣的困難,即很難完整、準確、高效地理解企業的業務流程、市場機會、競爭地位,更遑論對未來現金流做出準確預測了,自然難以對公司發行的金融產品合理包裝和定價,使各方利益受損。另外,根據筆者的經曆,外部財務顧問或投資銀行也迫切需要在項目進行過程中,有統一的部門或機構來協調企業相關部門、子公司、分公司之間的利益和建立順暢的信息溝通機製,以及熟悉投行業務、企業資金狀況、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發展規劃的企業內部人員的配合,提高合作的效率,降低財務顧問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溝通障礙和摩擦,使項目能夠得到高效地執行。所以,外部金融中介機構普遍希望財務公司能開展投行業務,發揮顧問和協調的工作,由於雙方各有側重,分工不同,因此是互補而不是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