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創新思考——政策性風險投資探析(1 / 3)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創新思考——政策性風險投資探析

金融天地

作者:吳昊

摘要: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中小企業融資更加困難。目前在中國已經具備一定基礎的政策性風險投資可以作為新時代背景下的一種思考。本文簡要介紹了政策性風險投資,認為它是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一種新思考。中國可以借鑒國際經驗,由政策性銀行推行政策性風險投資。本文闡述了政策性銀行推行政策性風險投資的優勢。

關鍵詞:後金融危機;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性風險投資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2

一、引言

融資難一直是製約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後金融危機時代,內外因素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加難。學界認為,中小銀行提供信貸融資是中小企業融資的最佳選擇,但是,至今仍然處於探索階段。如何走出融資困境,個人認為借鑒國際經驗,嚐試政策性風險投資可以看成是一個新舉措。

二、中小企業融資新渠道——政策性風險投資

(一)政策性風險投資的界定

政策性風險投資是指有權代表政府的機構以國有資產提供啟動資本的創業風險投資,是相對於國內企業、外資機構創業資本、金融機構創業資本和其它類型商業性創業資本而言的,對創業企業提供前期部分資金支持和信用擔保,引導非政府資本進一步投資該企業。政策性風險投資可以在我國風險投資發展中起重要導向作用。

(二)政策性風險投資跟商業性風險投資的聯係和區別

兩者的聯係是政策性風險投資跟商業性風險投資一樣,也是風險投資的一種體現形式,投向風險項目的投資,集融資與投資於一體,會供應資本和提供管理服務於一身的投資,為融資人提供長期股權投資和增值服務的投資。兩者的區別是政策性風險投資的退出原則是微價退出,而風險投資的退出原則是溢價退出。風險投資溢價退出指風險投資者在風險投資企業通過IPO、兼並收購、管理層回購、清算等方式出售股權而獲得高回報的退出方式。政策性風險投資的微價退出指政策性風險投資不追求溢價退出,隻要求獲得原來實際投資金額加上各種交易成本與中間費用作為退出價格的退出方式,追求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兩者之間的區別還包括風險投資是把資金投向蘊藏失敗危險的高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領域,旨在促進高技術成果盡快商品化的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到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權益資本。政策性風險投資吸收了風險投資的特點,但是它既投資高科技產業,也投向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成長型、擴張型或重組型的未上市企業。政策性風險投資還投資成熟企業,投資具有雄厚實力、廣闊市場和國家政策支持的傳統行業。

三、政策性風險投資嚐試的經濟環境

(一)政府風險投資在中國已有一定基礎

我國政府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認識到風險投資對於推進科技創新和宏觀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並積極引導推進。我國政府創立的“引導基金”便是專門從事風險投資的政策性基金。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政府投資資金成為市場投資的主體,它的投資比例與非政府代理公司基本持平,兩者總額占據市場份額的66%。中國正在摸索新的溫州模式,願意用政府資金為中小企業通過正常渠道融資進行部分擔保,這也可看成是政策性風險投資的雛形。

(二)後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後金融危機時期,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銀根縮緊,證券市場股指暴跌,打擊投資者投資動機,企業稅負過重,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這些新情況更加不利於中小企業正常融資。溫州事件意味著非正規金融在中國很不成熟,這就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