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田徑運動的體育經濟(1 / 2)

淺談田徑運動的體育經濟

產業經濟

作者:趙鎮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越來越被人們認同,在發達國家,體育產業(指向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體育服務的經營性行業,是在20世紀60年代隨著大眾體育和職業體育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在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伴隨經濟的發展,體育產業也迅猛發展,被譽為我國的“朝陽產業”。體育產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體育經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關鍵詞:體育經濟;田徑運動;大型比賽;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體育經濟的介紹

1.體育經濟(Sports Economy)體育經濟是指從生產和經營的角度出發,把大眾的體育生活和與此相關的經濟行為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作為一項特殊的產業來發展。而相對的體育產業,指的就是以活動的形式向全社會提供各類體育服務的行業,是體育服務業的總稱。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參與型。體育經濟的發展主要有兩種模式:市場主導型和政府參與型。

2.將體育的經濟功能上升到經濟學的高度,是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能夠現實地解決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創造就業機會,增加全社會就業率,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思維模式及方法,用科學發展觀,生態發展觀的具體實踐構建和諧社會。

3.體育用品品種繁多,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家庭的體育開支包括體育用品的購買,占日常生活開支的份額逐漸增加。體育業市場的繁榮為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國外體育產業運作情況來看,體育就意味著財富。舉辦大型的體育比賽特別是國際體育賽事,成為了發展本國、本地區經濟的良好時機。體育衍生品市場不斷興旺。

4.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越來越專業化。體育雖然並不直接創造經濟價值,但能夠提供擴大需求,刺激消費的作用,是不同於物質資料生產的消費資料生產範疇,是社會勞動力生產的積極因素。“加強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應該與時俱進地轉變為“加強體育運動,增加人民就業”。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伴隨著商業化對人類體育運動影響的爭議而不斷前進,最終承認和順應了體育運動對於人類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而形成如今奧運大家庭蓬蓬勃勃不斷發展壯大的可喜局麵,在造就一大批體育明星的同時,依附體育運動生存的人口數量以千萬億計,並影響到了人類社會的方方麵麵。

5.體育比賽的競爭性與競技性,也順應了人類追求更高更快更強的人生理念。為了追求理想,實現超越自身,實現挑戰極限的夢想,人們願意投入投身體育運動,客觀上也擴大了整個社會的需求,增加了消費,促進了一係列相關領域的物質生產,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組成部分與基礎。

二、田徑的經濟效益

田徑的濟效益包括直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是因從事田徑活動而直接所得的經濟收益,如田徑比賽門票收入、田徑場地使用費收入、體育廣告費收入、體育訓練用品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及其他體育衍生品收入等等。間接經濟效益。田徑活動的間接經濟效益就是指由於田徑活動及其相應的社會影響力,而表現為其他部門和行業所得的經濟效益。如田徑的廣告效益、旅遊業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