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商品市場的大發展
產業經濟
作者:蔡達
摘要:小商品市場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市場經濟組成部分,可以說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多數經濟行為都是與小商品市場進行的。近年來,我國小商品市場一方麵湧現出了以義烏商貿城為代表的快速發展的典型,另一方麵更多的小商品市場由於市場經濟優勝劣汰的固有規律而陷入沒落。那麼為什麼在大致相同的生存條件下的市場形態會形成不同的效果呢,下麵本文就從這一情況入手來談一談我國的小商品市場如何才能由小變大。
關鍵詞:小商品市場;市場經濟;網絡分銷
中圖分類號:G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小商品市場勞動者是由自然經濟條件下產生的個體勞動經濟單位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條件下產生的。顯而易見,一方麵它有舊的生產關係的束縛,另一方麵它又是日常經濟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它的發展從整體上來講是帶著腳鏈前行的。正是這種雙重的矛盾性才使得這種市場在不同的發展道路下的結局是不同的。
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是中國創辦最早的,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可以說它就是小商品市場成功的典範。自1982年創建的20多年以來,它經曆了8次擴建和4次搬遷,最終發展為現在的規模,擁有商位50000餘個,營業麵積260多萬平方米,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從業人員20萬,2005年義烏小商品市場總成交額達288億元,其中出口外貿占60%左右,這一成績連續15年位居全國工業品批發市場的首位。可以說義烏的成功與其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是密不可分的。近年來,義烏抓住了發達國家向我國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契機,不斷提高市場外向程度,形成了輻射212個國家和地區,行銷中東,歐美,東南亞等地的市場網絡。2000年以來,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以加入WTO為契機,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確立“打造全球最大超市、建設國際購物天堂”的全新目標,大力發展購物旅遊業,加速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形成了以義烏為中心在溫州,台灣,越南和韓國等地區形成國際性的小商品產業帶,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市場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促進了市場產業簇群式發展。
而當今的現實是,更多的小商品市場被淹沒在了時代發展的洪流之中,筆者所在的河南省開封市就有一個典型的代表,大相國寺小商品批發市場。開封大相國寺早在北宋時期就是“萬姓交易”之區,以後曆朝一直是市場繁榮的中心。1988年11月,政府在原小商品市場基礎上,對大相國寺市場進行改擴建峻工,改造過後的大相國寺市場是全國八大小商品集散地的大型工業品批發市場,可以說發展潛力巨大。但是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大相國寺市場並沒能站在時代的潮頭,反而被其他新興的小商品市場所取代,2011年其交易額在全國僅名列46名。更重要的是在當地百姓的眼中,相國寺市場以“髒亂差,物價貴”著稱,越來越少的人選擇去這裏消費,這著實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