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結構和課程設置初探
文化經濟
作者:於忠蘭
摘要:在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指導下,通過對市場營銷專業的背景分析,發現市場營銷專業在知識結構與課程方麵的錯位,對課程設置的合理分配進行初步探索。
關鍵詞:市場營銷;知識結構;人文知識
中圖分類號:F713.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2
根據《關於全麵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6】16號)精神。當前高職院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基本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高職的培養目標是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按此要求,高職畢業生應是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需要的“社會人”。但現在的高職生被稱為“工具人”,高職院校也就成了“職業培訓所”“工廠學前班”。培養出來的學生對工作、生活和社會缺乏正確而全麵的認識。雖然市場營銷專業在各高職院校培養目標一致,但是課程設置各異,說明各校對本專業的現狀和知識結構的認識不同。本文通過分析市場營銷專業的知識結構來探討其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一、市場營銷專業的社會背景
(一)高校市場營銷專業的曆史變遷
市場營銷專業是高校較為年輕的專業。市場營銷學是20世紀初首創於美國的一門新興的企業經營管理學科。1980年之前我國高校教育很少涉及市場營銷的知識教學。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高校才引人市場營銷的課程教育。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市場營銷依托市場的進一步繁榮,國外的市場營銷觀念逐漸被認可、接受,相應的專業培養計劃和課程設置日漸係統化、專業化。21世紀中國加入WTO後,國際貿易快速發展,商品經濟逐漸體係化,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營銷行為成為市場流通主角,市場營銷觀念逐漸本土化。縱觀市場營銷三十幾年的發展,發生了由量到質的變化。由剛剛接觸市場營銷到模仿照搬西方的營銷觀念,發展到今天的在學習西方營銷觀念的同時,不斷的創造與革新,出現適合本土經濟特點的營銷觀念。例如,海爾的營銷經驗進入大學課堂,豐富了市場營銷專業的內涵。
(二)就業情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社會對市場營銷人才需求很大。近幾年市場營銷人才在各類招聘中名列前茅。大量的商品需要走向市場,到達終端消費者手中。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個體及外資企業,都需要市場營銷人員把他們的商品或觀念推向市場,這就催生了高職學校基本都有市場營銷這個專業。在招聘會中出現這類人才需求兩旺的現象。但是,在就業率高的背後也出現了學生經常換工作崗位的現象。這種現象背後昭示高職類學生對工作、社會認識讓人們質疑。本文是在市場營銷在教學內容及能力培養方麵進行反思。
(三)高職學校市場營銷課程設置現狀
高職學校是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服務人才。由於營銷的特殊性,市場營銷人員需要的知識與能力較多,屬於複合型人才;同時,信息化、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對市場營銷專業課程設置提出挑戰。從山東省二十幾所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來看,目前設置的課程傾向於應用型,傾向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而人文素質培養的課程設置較少,課時設置隨時變動,學生對人文課沒有興趣,導致有的人文課程設置隨意性很大。
二、基於培養目標的市場營銷專業知識結構
市場營銷專業到底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需要,才能達到“夠用”的標準?什麼樣的知識結構才能讓學生適應崗位的工作,完成企業工作目標?合理的知識結構,就是學生掌握既專且博的知識。具有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最合理的知識體係。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現代社會職業崗位的必要條件,是人才成長的基礎。現代社會的職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是知識結構合理、能根據當今社會發展和職業的具體要求,將自己所學到的各類知識,科學地組合起來的,適應社會要求的人才。高職教育培養的目標還要使學生持續發展,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