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園區為載體追求產業鏈集聚效應
地方經濟
作者:潘文良
摘要:通過著重培養產業鏈成長,廣西各產業園區得到快速發展,並因其具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等優勢,而成為廣西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主要平台和載體。廣西還在著力建好原有園區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專門園區,努力使工業園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帶動本地工業快速發展的龍頭。
關鍵詞:承接產業轉移;園區建設;產業鏈;集聚效應
中圖分類號:F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從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來看,產業集聚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產業轉移,產業集聚本身就包含著產業轉移的因素,並且產業集聚是產業轉移的結果。一個地區形成產業集聚後,規模經濟效應使其競爭力顯著高於沒有實現集聚的地區,就會吸引其他地區的企業向產業集聚地區轉移,而且不僅包括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從分散地向集聚地轉移,還包括相關產業外部服務業和配套設施的轉移。工業園區則因為具有利於優化資源配置、共享基礎設施、集中治理汙染、集約利用土地等優點,而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主要平台和載體。因此,廣西“十一五”規劃提出,要“促進工業園區集聚重點產業。按‘要素集聚,產業集群,服務集成’的新機製建設工業園區。傾斜支持集聚重點產業的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百企入桂’等招商引資活動,引導和鼓勵重點產業新建項目、技改項目、配套項目、深加工項目、東部產業轉移項目入園建設,聚集發展。”[1]廣西全區即以包括6個國家級開發區在內的37個重點建設園區為基地,結合產業轉移的實際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明確各類園區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園區;並在著力建好原有園區的基礎上,建設了一批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專門園區,努力使工業園區成為承接產業轉移帶動本地工業快速發展的龍頭。[2]
產業鏈整合在區域產業轉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微觀上看,企業必須融入到更大範圍的產業鏈中才能提升自身能力;從宏觀層麵來說,產業鏈的狀況能成為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然而,產業鏈的完整性和層次性與區域劃分的大小和類型都有關係,並非每一個區域都能擁有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必須認識這一客觀規律,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產業鏈整合,產業政策的製定要與本地區的優勢結合起來,把握住產業鏈分工帶來的好處,正確認識分工、正確利用分工,在產業鏈條中合理定位。因此,廣西各園區在承接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時,非常重視產業鏈整合,並針對產業鏈的不同環節及其功能定位,分環節、分企業特性出台產業政策,重點支持處於產業鏈核心環節的核心企業發展,打造創新驅動式產業鏈與需求拉動式產業鏈,注重培養產業鏈成長。同時,還製定合理的人才流動等相關政策,便利產業鏈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區域目標分層錯位發展,加快區域經濟增長,形成產業鏈集聚和承接產業轉移的良性循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