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鎮化進程中確保發揮社區衛生基礎醫療保障的作用(1 / 2)

城鎮化進程中確保發揮社區衛生基礎醫療保障的作用

地方經濟

作者:辛學芬

摘要:新時期城鎮化加速進行,原有的城鄉結合帶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而新興的城鄉結合帶也快速向城市發展,社區衛生體係也要適應時代特征不斷發展。筆者就城鎮化進程中社區衛生的一些問題進行闡述並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鍵詞:城鎮化;社區衛生;醫療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社區衛生體係的作用

作為構建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係的基礎,社區衛生要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充分發揮“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指導思想。社區衛生體係的主要內容有:

1.社區預防和康複

社區衛生的規模和條件限製下決定社區衛生所能涉及的醫療方麵,即患者的手術和治療不太可能在社區衛生進行,這些病症需要到大型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但患者在生病前和生病後就需要社區衛生來幹預:社區預防主要針對於傳染病和多發病的預防以及慢性病的控製,此外還要協助衛生執法部門對社區內的衛生問題進行監督和管理;社區康複與醫療康複最大不同在於社區康複體現了醫療和保健一體化,全科醫療服務將會貫穿社區康複的全過程。

2.社區醫療和保健

社區衛生能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以社區為範圍的基礎醫療可以很方便的提供連續的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社區衛生醫務人員作為社區的一份子更容易處理與病患之間的關係,適合基層醫療。社區保健則不僅從小到老,即嬰幼兒、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保健還要參與到精神衛生保健上,防範亞健康狀態。

3.健康教育和促進

社區健康教育的核心實際上是以疾病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為以人類全身心發展為核心的服務模式,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社會教育活動,幫助人們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消除潛在的健康危害因素。社區健康教育的內容貫穿衛生保健的諸多方麵,也為促進健康,提升生命質量夯實基礎。

二、城鎮化進程中社區衛生存在的問題

社區衛生服務從1997年起進行了15年時間,這期間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日趨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高,居民對社區衛生的歡迎和認可也說明社區衛生的優勢逐漸顯現。但社區衛生的發展速度仍然跟不上日益增長的需求。筆者認為這可以從三個方麵總結:

1.現有動力機製難以降低社區衛生成本

現有的社區衛生實際上是自籌資金、自負盈虧、以藥養醫的診所模式,這種依賴出售藥品和加價輸液服務的社區衛生機構僅僅維持基本運轉,也就缺乏落實公共衛生的積極性,而在城鎮化進程中,社區衛生還麵臨著地區差異、貧富差異以及觀念差異等一係列的問題,導致許多可以從基層進行預防的疾病發展為嚴重的病患,給人民造成巨大痛苦也給社會資源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2.社區衛生體係不成熟

發達地區具有天然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可以方便、迅速的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體係,包括標準化的社區衛生係統建設和管理,監督評價體係,新型技術應用以及社區衛生服務的地區保障政策。這些都是社區衛生建立完善的最基本資源,在經濟欠發達和不發達地區想要迅速實現社區衛生體係的建立和完善幾乎是不可能的。而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原有的衛生服務成為私人衛生服務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無論基層的衛生服務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它都已經退變成了一個特殊商品的交易市場,消費者個體成為這個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城鎮化的速度遠遠快於社區衛生發展的速度,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基礎醫療保障,社區衛生體係的發展也需要更多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