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公路企業財務管理中責任會計的運用(1 / 2)

淺談公路企業財務管理中責任會計的運用

財經縱橫

作者:杜世偉

摘要:文章簡要談及了新型責任會計產生的原因、科學劃分責任、明確考核標準、重視激勵製度等幾方麵的內容。

關鍵詞:公路企業;財務管理;責任會計

中圖分類號:F540.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01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與頻繁波動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發展現代責任會計是時代的必然需求。發生這種變革的重要原因是責任會計在實施過程中應當隨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在公路企業中,表現得很明顯。

一、新型責任會計產生的原因

實踐證明,企業若想得到生存與長足發展,就一定要接受經濟環境嚴峻的挑戰,在市場中持續完善自我,比如可以變革企業的組織架構、可以變革產業結構、還可以引入新技術以及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等。企業的這種變革要求,使得傳統責任會計體係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現代責任會計製度必然會形成。公路企業當然也不會例外。在公路企業中關鍵的控製環節是施工階段。

二、科學劃分責任

(一)個人為基礎的責任會計劃分

責任會計實施過程中,第一步就是劃分具體的責任單位,公路企業對其劃分的重要依據是權責落實情況。原有的責任會計工作中,一般的責任單位都是按照企業情況與內部管理需要,把所屬各單位、各部門劃分為單獨的責任單位,規定出單位的具體負責人。在公路企業工程項目中,其基本組織架構是企業、項目部,施工隊、施工班級四個層級。通常都是垂直管理。項目部屬於首級責任單位,管理所有的成本、資金、取費、利潤等的核算業務,當然也包含本層級與下一層級的責任數額彙總。施工作業隊屬於次級責任單位,要求同樣設置四個類別的責任中心,且負責彙總下麵作業班組提供的數據。作業班組為最下一級責任單位,隻負責核算材料及人工成本。如此明確的線條結構形式對責任劃分、防止爭權推責是有幫助的。

(二)團體為基礎的責任會計劃分

責任單位不可以隻滿足於個體責任,而是通過所有責任單位的互相協調來完成每一項工作。公路施工很多都是超出了各結構部門邊界功能的,應該說,現代責任會計製度需要強調的是企業整體價值鏈,實現交叉作業管理模式,把團隊當成區別責任的單位正可以滿足這種要求。這樣做也利於改變因獎懲措施帶來的保護局部利益、損害團體利益的行為。比如說成本部門因為降低人工成本的考慮,有可能要降低人工投入,最終的結果是難以保證提高施工效率;再比如說費用部門出於減少使用材料費用的考慮,會一次性購進大量的材料,借以追求價格優勢,結果會造成材料積壓,以次充好等情況發生,嚴重損害工程總體質量。這些都是不可取的。把團體當成基礎責任單位,能保證在施工項目中團體績效評價最優,利於施工作業高質量完成。

三、明確考核標準

(一)單一考核指標

傳統責任會計業績考核,大多以財務考核為主,著重強調的是控製成本,比如降低人工成本、減少材料費用等。一般都是用預算編製的辦法,實現成本分解與成本標準方法製定。且預算及標準成本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會保持在非常穩定的狀態。如此一來,雖然使成本控製得到保障,但是也產生了很多新問題。如過於重視降低人工成本,一般就會同時忽視生產效率。自動化程度日益提升的現代化公路企業裏,整體工程建設項目技術投入與效率產出遠非人工效率所能比。因此更應該把非人式效率同整體效率納入進業績考核指標體係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