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業增長機會對資本結構影響的實證研究
財經縱橫
作者:李彤 陳夏菁 張鐿凡
摘要:選擇麵板數據模型對滬深兩市A股市場信息技術業55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248組數據進行全麵分析,結果表明,信息技術業資本結構與增長機會呈顯著負相關,其增長機會的投資主要來源於股權融資或內部融資。
關鍵詞:增長機會;資本結構;麵板數據;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引言
資本結構和公司增長機會之間的變化關係對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學術界和實務界一直關注的焦點。Barclay和Smith(1995) [1]利用截麵數據對它們進行了實證研究,結果表明資本結構與增長機會具有顯著的負相關。具體到行業來說,梁亞芹(2006)[2]證實了滬深股市製造業資本結構與公司過去增長機會和未來增長機會均呈負相關。
二、理論假設
代理成本觀點和自由現金流假說表明如果其他條件一樣,現有資產越低,增長機會比例就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杆也越低。這說明企業的增長機會與其資本結構成反向關係。基於此,我們提出理論假設:信息技術業的資本結構(資產負債率)與增長機會存在負相關關係。
三、實證研究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於國泰安CSMAR數據庫,為了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剔除了ST和PT板塊企業17家,最終選取滬深兩市A股市場信息技術業55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248組數據為研究對象。
(二)變量設定
因變量(LEV):本文中反映資本結構的變量用資產負債率替代。
LEV=總資產/總負債
自變量:本文除使用托賓Q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作為增長機會的替代變量,還選擇了4個控製變量共同進行回歸分析。
托賓Q值:Q=市場價值/期末總資產;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GROWTH=(本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上年主營業務收入;盈利能力(淨資產收益率):ROE=淨利潤/股東權益平均餘額;公司規模:SIZE=LN(總資產);稅收效應(非負債稅盾):NDTS=折舊/總資產;控股股東(股權性質)CCS:第一大股東為國有股東的定義為1,第一大股東為非國有股東的定義為0。
理論模型:
式中:分別代表常數項和解釋變量、控製變量的係數;表示誤差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