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規範會計工作中提高會計工作經驗策略談(1 / 2)

在規範會計工作中提高會計工作經驗策略談

財經縱橫

作者:羅妙華

摘要:會計工作是一項社會經濟管理工作,必須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展。企業並購一般是收購方在投資谘詢機構、會計師事務所與律師事務所等共同協作下進行。本文闡述了能否有效控製企業技術並購中的財務風險直接關係到企業技術並購的成敗,財務人員在參與企業收購過程及後續的財務整合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財務管理;企業並購;財務人員;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我國十分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相應製定了一係列規章、製度,規範會計基礎工作,把會計基礎工作與改善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製度等結合起來,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使會計工作逐步規範,水平穩步提高,也使會計工作在單位經營管理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當遵循的行為規範和職業紀律,對會計人員的行為起著規範和約束的作用。並購是企業擴大規模、進入新行業和創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渠道,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企業為了獲得其他企業的控製權而進行的產權交易活動,謀求企業經濟實力的增長,促進企業擴張,追求規模經濟和獲取壟斷利潤,獲取先進技術與人才,跨入新的行業,就要進行並購重組。作為資本經營的核心內容,並購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和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但企業並購是高風險經營活動,風險貫穿於整個並購活動的始終,其中財務風險是企業並購成功與否的重要影響因素。主要表現在目標企業價值評估、融資和支付等方麵,應對其進行有效性的控製,以實現企業並購的預期目標。下麵就談談在企業並購重組時提高會計工作經驗的策略。

一、企業並購的內涵

並購是兼並和收購的統稱。為擴大企業的產能和規模,降低成本從而強化競爭實力,把存量資產重新配置,即通過並購重組擴大企業規模和產能。其優點是投入不多,降低成本,消滅競爭對手,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擴大市場規模。企業收購實際上是資產的收購,企業的兼並是指一個企業購買其他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失去該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的一種行為。而對於按公司製登記的企業,則企業的收購係股權的收購,而企業的兼並則就是我國公司法規定的吸收合並方式。[1]

1.企業並購的方式

(1)整體並購

指企業以資產為基礎,確定並購價格,收購企業擁有目標公司的全部產權的並購行為。目標公司的總資產包括資產與負債。整體並購又可分為總資產並購與負債並購兩種形式。優點是目標公司變為企業的分公司、分廠或全資子公司。缺點在於並購後的運營資金投入量大,不能發揮低成本並購的資金效率。

(2)投資控股並購

企業為了減少競爭對手,迅速占領市場,向目標公司投資,將目標公司變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獲得目標公司的控製權。優點是收購成本低,比較好處理與原股東和目標公司的關係;缺點是並購後的整合運行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製約。[2]

(3)並購有償股權轉讓

有償股權轉讓無疑應屬於股權轉讓的主流形態。股權有償轉讓可分為並購性質的和投資性質的,後者屬於資本運營範疇。並購性質的股權有償轉讓關鍵是股權轉讓價格。

(4)資產置換

企業通過整體資產置換實現跨行業經營,以最低的風險、最短的時間占領新的市場,實現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整體資產置換運作成功,可以實現植入優質資產,將企業原有的不良資產低盈利資產置換出去,實現企業資產的雙向優化。作為交易一方的企業應對某具體方案進行認真分析後再看其是否可行,是否對企業最為有利。

2.並購的基本流程與步驟

(1)戰略決策

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確定並購是否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收購動機一定要符合企業整體的發展戰略。進行企業並購需求分析、並購目標的特征模式,以及並購方向的選擇與安排。無論是股權收購還是資產收購,對於買方,在核算價格的時候,一定要有“市盈率”的概念,不能簡單計算成本,這是很多財務管理者搞不明白的地方。

(2)鎖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