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水利水電工程二次經營收益及風險控製
財經縱橫
作者:薛慶霞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往往會因為管理者和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導致項目運行結果的差異,項目運行中的二次經營是影響項目盈利或者虧損、優質或者劣質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本文著重探討工程實施過程中,項目管理者通過二次經營產生的收益及風險控製,以及二次經營對水利水電工程項目良好運行起到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水利水電;項目管理;二次經營;收益;風險控製
中圖分類號:TU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7-0-01
一般認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二次經營是指合同實施過程中,依照法律法規和合同規定,所做的有利於增加項目經濟效益的合同價格調整、變更設計和施工賠償。這種定位,顯然曲解了二次經營的本質涵義和重要功用。我們認為,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二次經營是指項目施工中的精細化管理,即優化工程項目收支管理、組織管理,量化工程項目的收入與支出管理,降低工程項目成本,促進工程物耗最小化,工程收益最大化,從而實現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優化施工方案所產生的全局效能
一個經濟、技術層麵都比較好的施工方案是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的控製的前提和基礎。優化方案必須保證工程項目質量、進度和安全目標實現,優化手段主要包括:施工技術和工序的優化,以及對施工場地內人員、機械、材料、資金的合理調度和使用。
比如很多水庫既是城區的主供水源,同時又擔負著下遊的防洪重任。改擴建中,就必須全麵論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認真分析氣象預報和水庫洪水分布規律,及時利用空庫良機,統籌工程進度,保障防洪供水安全。在某水庫施工中,初期由於砼質量檢測不合格,造成多次返工,浪費了材料,延誤了工期,針對這一問題,施工單位組織技術人員對砼攪拌站進行技術改造,改善了散裝水泥、粉煤灰的貯存和送料設備,加裝了水量計量裝置和攪拌時間定時裝置,通過技術優化,日平均澆築量穩定上升,質量檢測全部合格。僅此一項,就為該項目工程質量、進度以及為施工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了巨大的正麵保障作用。
二、精細化管理帶來的成本控製效益
優化施工方案是從整體角度對成本控製的宏觀把握,而具體到施工中每個細節的管理,是更為直接有效的成本控製方式。國內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管理水平普遍有待提高,很多企業沒有建立現代企業項目管理體係,科學合理的成本控製體係、安全質量控製體係、施工進度控製體係,是二次經營的核心要求和先決條件。
1.管理成本控製。主要是指質量、安全、進度成本控製,這方麵許多項目施工管理文獻中進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不再鋪開論述,總之就是加強質量、安全及進度的管理和調度,落實管理責任,監督考核到位,達到促進生產,降低成本,提升質量的目的。
2.人工成本控製。傳統上的人工成本是指施工管理人員的人工費,對於二次經營來講,人工成本則更是偏重於施工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水平。例如工程項目建設從業人員大多受教育程度較低,專業素質較低,不掌握科學控製工序和材料消耗,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和材料浪費,增加了工程項目成本。因此,強化施工人員的素質培訓,用製度和流程對施工人員進行科學規範管理,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象,根據技術水平對施工人員定崗定薪等方法,是控製人工成本的關鍵措施。
3.材料成本控製。施工材料從計劃、采購、招標、合同談判、購買、運輸、驗收、使用等工作,每一環節必須專人負責,手續齊備,流程清晰,施工單位及監理單位進行有效監督。材料成本的控製往往還可以另辟蹊徑,一般是廢料再利用、棄渣經營等,即項目施工中產生的廢料或棄渣,如果能在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的情況下運用到其他施工環節,或者作為商品向其他施工單位出售,就可以達到節約成本,增加收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