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
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麵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麵抗戰的起點。
1938年10月10日——八女投江。
偽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日本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後,所扶植的一個傀儡偽政權。
因國民政府和中共及國際社會對偽滿政權均不予承認,故被稱作“偽滿洲國”或“偽滿”。“首都”設於新京(今吉林長春),“領土”包括現今中國除關東州(今旅順和大連)以外的東三省全境,以及蒙東和河北省的承德市。
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使其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3月9日,在日本軍隊的攛掇下,末代皇帝溥儀,從天津秘密潛逃至東北,在長春成立了傀儡政權——偽滿洲國。
“偽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製,不久後以立清廢帝溥儀為“元首”,初期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溥儀後稱“皇帝”,年號“康德”。
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投下兩枚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突襲了駐守在偽滿洲國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1945年日本戰敗;同年的8月17日午夜至18日淩晨,溥儀在通化臨江縣(今屬白山市)大栗子溝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日語:鉱山株式會社技術養成所,今白山臨江大栗子鎮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內舉行“退位儀式”,宣讀“退位詔書”,偽滿滅亡,之後包括溥儀在內的偽滿戰犯被蘇軍抓獲,並於1950年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受改造。
民國時期,可以說是東北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工業、農業、礦產、商業、金融各方麵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經營規模,生產效益以及發展速度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尤其是9.18事變以前,全國各地內戰不斷,唯獨東北隨著闖關東人口的大量湧入,經濟的各個領域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空前繁榮。
當時的東北地區可以說是世界上重要的產糧基地,尤其是在20世紀20年代整個世界八成以上的大豆來自中國東北。
在軍事工業方麵,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在奉天軍械局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東三省兵工廠,後來又設立了東北航空工廠和海軍工廠。東北的軍事工業遠遠的將全國其他地區甩在了身後,以至於9.18當日本人接手張學良留下的這些軍火庫的時候都歎為觀止。
在以軍事工業為支撐的基礎上,東北還大力發展了重工業和礦業。興建了機械製造廠,翻砂廠,發電廠、製鐵廠等一大批近代工業部門。
在交通運輸方麵,東北建立起了自己的鐵路網,並組建了專門負責航運的東北航運局。
日本在侵占東北期間,以“滿鐵”為支點,通過獲得的高額利潤將滿鐵發展成了一個涉及鐵路,礦山,機械,電力,鋼鐵等領域的綜合體。
日本通過控製東北各個經濟領域,為武裝侵華提供了保障,也最終發動了侵華戰爭,將東北變成自己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