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遙向,偉大作者致敬(2 / 2)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宣告成立,其作為委員之一,任基本法政治體製起草小組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製起草小組成員;

1988年,與查濟民提出了“政製協調方案”(又稱“雙查方案”、主流方案);

辭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谘委職務,結束從政生涯,同年在《名報》創辦30周年慶祝茶會上宣布卸下社長職務,隻擔任集團董事長;

1991年,注冊成立“名報企業有限公司”,同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任董事長並簽訂三年服務合約,與於品海達成協議由智才技術性收購;

(名報集團1991年度的盈利接近一億元,但在名報集團於香港上市後,金庸退出報業管理層,周遊列國、教書、靜修、遊山玩水、研經。)

(其他在1991年的《資本雜誌》其中的《九十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名列中排第64位,被譽為文人致富的典型例子。)

1994年,返鄉參加嘉興一中90周年校慶並於嘉興高專興建“金庸圖書館”(圖書館落成後再斥資1400萬在西湖興建“雲鬆書舍”,供個人藏書、寫作和與文友交往雅集之用);

1995年,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

1996年,“雲鬆書舍”落成,改變初衷毅然捐出書舍,成為杭州的新旅遊景點,內藏金庸作品及手跡陳列室等;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

2005年,獲得劍橋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名銜;

2009年,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2010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授予榮譽院士和哲學博士學位;

2011年,獲得國立清華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院士;

2014年,90歲大壽,各個領域紛紛為其慶生,有武俠迷手抄840萬字賀壽;

2015年,授權北京市西城區非遺保護中心將《鹿鼎記》改編為評書,由“連派評書”唯一繼承人連麗如及其弟子播講;

2015年至2023年,發生了什麼,出於對金庸先生的尊重,我不方便胡思亂想。

我在這裏不厭其煩逐詞逐字自顧自地回憶著金庸的生平簡曆,不是因為腦子一片空白想用來催生些想法,而是因為想起初次見到那生平簡潔時,我第一次醒悟:再偉大的作家,其一生都不會隻是在寫作。

正如作家可以身兼多職,每個人、每個天譴者都有不同的經曆,身份、立場,並不能代表所有。

想到這裏,我回了黃大哥一聲:“帶她回來吧。”

黃大哥:“好的,主人,我們現在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