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有所見識的人們都知道,職務越大的人物時間越少,是不可能在乎親力親為地去管一段河流的。於是,河長製辦公室,應運而生。
河長製辦公室承擔河長製組織實施具體工作,落實河長確定的事項,協同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分工推進各項工作。
為充分證明我對河長分工的認識程度,請允許我不厭其煩地細說河長的6大責任:
第一,加強水資源保護。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製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製、用水效率控製、水功能區限製納汙3條紅線,強化地方各級政府責任,嚴格考核評估和監督。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防止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實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製宜。堅持節水優先,全麵提高用水效率,水資源短缺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要嚴格限製發展高耗水項目,加快實施農業、工業和城鄉節水技術改造,堅決遏製用水浪費。嚴格水功能區管理監督,根據水功能區劃確定的河流水域納汙容量和限製排汙總量,落實汙染物達標排放要求,切實監管入河湖排汙口,嚴格控製入河湖排汙總量。
第二,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格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控,依法劃定河湖管理範圍。落實規劃岸線分區管理要求,強化岸線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嚴禁以各種名義侵占河道、圍墾湖泊、非法采砂,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清理整治,恢複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
第三,加強水汙染防治。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河湖水汙染防治目標和任務,統籌水上、岸上汙染治理,完善入河湖排汙管控機製和考核體係。排查入河湖汙染源,加強綜合防治,嚴格治理工礦企業汙染、城鎮生活汙染、畜禽養殖汙染、水產養殖汙染、農業麵源汙染、船舶港口汙染,改善水環境質量。優化入河湖排汙口布局,實施入河湖排汙口整治。
第四,加強水環境治理。強化水環境質量目標管理,按照水功能區確定各類水體的水質保護目標。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開展飲用水水源規範化建設,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汙口。加強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推進水環境治理網格化和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水環境風險評估排查、預警預報與響應機製。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因地製宜建設親水生態岸線,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以生活汙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為重點,綜合整治農村水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第五,加強水生態修複。推進河湖生態修複和保護,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在規劃的基礎上穩步實施退田還湖還濕、退漁還湖,恢複河湖水係的自然連通,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開展河湖健康評估。強化山水林田湖係統治理,加大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保護力度,對江源區、南水北調水源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區實行更嚴格的保護。積極推進建立生態保護補償機製,加強水土流失預防監督和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維護河湖生態環境。
第六,加強執法監管。建立健全法規製度,加大河湖管理保護監管力度,建立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製,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建立河湖日常監管巡查製度,實行河湖動態監管。落實河湖管理保護執法監管責任主體、人員、設備和經費。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堅決清理整治非法排汙、設障、捕撈、養殖、采砂、采礦、圍墾、侵占水域岸線等活動。
忽然地,我覺得,人類真實社會裏的河長與這個正在我腦海中說話的“河長”,簡直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