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真相,實驗室的歸屬(1 / 2)

在我工作的時候,曾見識過這麼一件事。

我有一位同事,他在工作以外還有做自己的小生意,剛好在他忙著做生意的時候,接到領導通知:要安排會議事務。

雖然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但是因為國企崗位都是各自有分工的,各自都有著抽空偷懶的習慣,平時工作一般互相不幫忙,我也不例外。我主要負責打字,那個同事和另外一個新同事負責會議事務,所以我當時並沒有主動幫忙。

於是在我眼觀耳聞的注意下,那個同事一邊不停地接打電話做生意、一邊不停地吩咐新同事應該怎麼做、怎麼做,可以說是忙中有亂、亂中有錯。

一般來說,會議事務不外乎場地布置和衛生、橫幅製定和拆掛、話筒擺放和調設、文員旁聽和記錄這4項工作,鑒於每一樣工作都有專職人員負責,隻要打4個電話就能安排妥當。必要時,為了好給領導有個交代,適當選擇時間再打電話追問工作進度,工作就可以說是完美落到實處。

新同事的智商顯然沒有我這麼高,他在聽了那同事快速的命令之後,就開始打電話。

在打第1個電話的時候,新同事反複轉述著電話和那同事的問話與喝斥,顯得有些可憐、有些悲哀。

“他問什麼時候……”“噢,是明天下午3點……”

“他問在哪裏開會……”“噢,是在6樓會議室……”

“他問什麼領導參加……”“噢,是書記和經理……”

“他問還有什麼安排……”“噢,沒有了。”

那件事之所以讓我記憶猶新,是因為新同事在打第2個電話的時候,還是又問了相同的問題。那不僅讓我覺得新同事的辦事能力有問題,還讓那個正忙著自己小生意的同事把新同事臭罵一頓。

可能被罵的人總是會成長的吧,新同事在打第3個電話之前,細細整理了一下需要交代的細節。因為新同事自己都沒有記住那些細節,所以在整理的時候又問了一次、又被臭罵一頓。

如果那個同事沒有在辦公室做小生意,如果新同事沒有在那個同事做小生意的時候詢問細節,可能就不會有那樣的事情發生。也許那是挫折吧,也有可能是經驗,反正新同事被那個同事罵得不少。

我在那個辦公室呆了半年,然後調動到其它辦公室,之後因為偶然的工作跟新同事有所聯係,我發現新同事在安排會務工作的能力已經有所提升了。是幸運吧?也是不幸吧?

現在說起這個事情,不是因為我又在胡思亂想。我是想說:很多事情,不是過一下眼耳口鼻就算的。

比如安排普通會議事務,如果不能設身處地考慮細節,不可能做得好。

比如交易談判,如果不能精準考究到每一個字眼,不可能談得好。

當白瓷說“幾乎沒有影響”的時候,我覺得白瓷終究是個商人,可能不會將所有的不良影響都老實交代。盡管如此,我還是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