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譴者!”
“特異能力:無。”
“榮譽值:1444。”
“戰鬥力評級:4。”
“綜合評價:亂世隱匿者。”
“所在地:你的眼前。”
“狀態:隱匿中。”
“出戰異寵:1。”
如果單純地從字麵上來理解老綿的訊息,可以判定老綿是一個成功的天譴者。如果再結合老綿與世無爭、不主張戰鬥的性格,則可以判定老綿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天譴者。
無可避免地,我悄悄在想:同樣是與世無爭、不主張戰鬥的性格,為什麼老綿的榮譽值有1444那麼多,而我的隻有負45呢?
深深明白“人比人比死人”道理的我,隨即想起盲目攀比是不好的行為,於是轉而人人真真地去思考一個問題:
去還是留?
從老綿的語氣可以聽出,老綿依然願意跟我一起生活,但是與那隻誑獸首領有約在先,情非得已。如果換作其他極度自私而從來不會設身處地為老綿考慮的人,應該會不由分說地拉著老綿就走、人攔殺人、佛擋殺佛吧?
我不是一個自私的人。
在沒有見到老綿時,我希望見到老綿、冒著生命危險帶黃大哥他們跑出基地並魯莽進入老綿的安全室,已經是自私的行為了。說實話,雖然沒有出現什麼危險,我還是為之感到深深的自責。
在見到老綿之後,我對老綿的態度始終是“希望老綿過得好”。如果老綿跟了我走、卻過得更不好,那我就不得不好好審慎反思。可能,我沒有信心給老綿完美的幸福未來是一種懦弱,可是,比起老綿的幸福,我的懦弱又算什麼呢?
曾經,馬東村有一對夫妻生有3子1女,在人們普遍喜歡批鬥的年代,他們一家被歸類到地主的行列、常常被批鬥。時勢逼人,那對夫妻和3個兒子都希望那個女兒可以嫁到其它經濟稍微發達、民眾思想較為開明的地方。
大概是造化弄人吧,他們家的鄰居有一個窮苦親戚,常常回去他們家的鄰居串門探親。串得多了、探得多了、見得多了,那個女兒竟然看中鄰居的窮苦親戚、執意要嫁,無論家人說什麼都不聽。
時過境遷,那對夫妻都撒手人寰了,關於那對夫妻對那個女兒的複雜心思可以拋開不提,但那個女兒還活著,那個女兒的3個大哥也還活著,而且他們之間生活水平的差距大得不容忽視。
據說,那個女兒跟丈夫結婚之後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窮困半生。窮的時候,天寒地凍隻能穿拖鞋去參加親戚朋友的宴會,她娘家的侄子侄女看不過眼,當即就帶她去買鞋襪穿上。困的時候,屋子塌了隻能厚著臉皮找3個大哥求助,那3個大哥脾性好、願意接濟,但也僅是幫她解決燃眉之急。
在2017年的時候,那個女兒中風癱瘓了,她的唯一一個在世的大哥的兒媳婦帶人回去看她,發現她家的經濟環境還是很差。
如果她家有小車,在中風的時候及時送到醫院救治,應該不會全身癱瘓那麼嚴重。如果她家有閑錢,在平常時候備些保心護腦的藥品、同時注意健身,應該不會落得如此境地。如果結局是飛黃騰達、和和睦睦,也許不會引人唏噓。可是,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