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乞丐會攜帶樂器到人流量較大的十字路口或者商場附近開展經營。乞討者利用半乞討的方式,一邊拉著二胡或唱歌,腳下放著乞討用的碗。這種方式一般都能夠討到不少的錢。因為畢竟乞討者也是在賣藝,很多人對此招不予排斥,且有很多人給予欣賞和支持。
有些職業乞丐會跑到馬路中間開展經營。其經營模式是等紅燈亮了、車子停了,馬上就成群結隊地轟然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來為那些車輛擦兩下窗戶,之後就伸手要錢。鑒於這些職業乞丐大多是未成年人,偶爾才會遇到脾氣不好的車主挨罵幾句,大多數車主都會給錢。
有些職業乞丐會跑到地鐵站外開展經營。他們列隊歡迎,好像真的為那些乘客又一次安全下車感到高興似的。在車廂裏乞討的都是職業乞丐,套路如出一轍,不少乘客出於同情和好心給錢,有些人雖然知道他們都是職業乞丐,還是會給。
由於收入可觀,職業乞丐屢禁不止,不少人都混得臉熟了。這個臉熟,不是乞丐與乞丐之間的行內相熟,而是公安部門反複查處他們,都查成了老熟人。在網絡技術發達的社會裏,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在不同地方出現“因為車票掉了沒錢回家”的乞討者。由於行政執法部門隻能處以50至200元的罰款,對這些一天能賺幾百元的職業乞丐而言,違法成本太低,常常是今天處罰了、明天又出現。
如果人們可以用很陰損的口吻說走鬼攤販是每一個城鎮集市難以根治的毒癮,那麼人們就可以用同樣陰損的口吻來評論職業乞丐是蠶食人類社會良知的蛆蟲。然而,在普遍嚴格要求和諧的社會裏,人們是不可以用那麼陰損的口吻來說話的。尊重與相互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正因為每個人都有著尊重他人的義務和得到他人尊重的權利,我不得不聲明一點:職業乞丐是需要社會尊重的。雖然我個人不是很支持從事乞丐這個行當,但是72行行行出狀元,如果乞丐的誌向就是要做一名乞丐,我有義務期待並祝福廣大乞丐們都能成為名垂青史的乞丐。
關於如何對待職業乞丐這個話題,大多數專家都是不予置喙的。畢竟乞丐不算很體麵的話題,而且因為涉及人性和道德方麵的東西,爭議性比較大,就算談了也沒有多大的建設性意義,一旦談論起來,稍有不慎就會被某些跟專家一樣擅於借題發揮的人士抓住把柄,得不償失。
可能是命中注定吧,就在我沉思著關於浪子和乞丐的事情時,我忽然發現一名真命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