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方法是巧布歧途。在文章開始時就設計誤會,然後故意領著讀者在誤會的歧途中越走越遠,有時候甚至設置重重歧途、環環相扣,最後袒露真相,使得讀者發出“噢原來如此”的感慨,便是成功。設置誤會的過程是蓄勢的過程,蓄勢越大、誤會越深、給人的震撼越大。
其二種方法是伏筆照應。不論何種誤會,結尾都應該要揭開謎底、消除誤會,尤其是從對讀者負責任的角度,必須要給讀者消除誤會,這樣才能給讀者以豁然開朗的藝術享受。為此,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會注意前有伏筆,後有照應,並且將誤會盡量安排得巧妙、合理、自然,同時避免人為編造的破綻。
其實,我是不喜歡誤會的。所以在任何時候,我都不會製造誤會、也不會在行文中運用誤會手法。
深知平鋪直敘乃是作文大忌的我,仍然如此逆天而為,不是因為我不想取悅讀者、不想給讀者創造享受的觸動,而是因為我見慣世間的誤會、厭倦因為誤會而虛度的青春與虛耗的情感。比起千萬誤會蹴就的漫長煎熬與短暫的感動,我更喜歡平淡溝通維係的知性理解與偶然陣痛。
行文弄字尚且如此,在為人做事方麵,我更是不喜歡誤會的存在。此時知道麒麟對殺神存在誤會,置之不理可大可小,我是當然要立刻處理的。
我將殺神前往韓方縣城的所作所為都轉告了麒麟,麒麟說“那都是他告訴你的、騙你的”,我無從辯駁。
正當場麵又要陷入沉默的時候,殺神悠悠地從樓梯走下,陰森說道:
“哼哼,以他的實力,我殺他有必要耍陰謀詭計嗎?”
麒麟正如我所認識的麒麟,是暴躁的。麒麟非但沒有像在別人背後說別人壞話正好被別人聽到那樣窘迫不知所措,還昂首挺胸地看著殺神、理直氣壯地說:“無論你有什麼陰謀詭計,我不在乎,但是為保護老爺,我會跟你一樣不擇手段!”
殺神陰陽怪氣地冷笑著,看也不看麒麟,不無瀟灑地說:“別將我跟某些卑鄙下流的異寵拉在一起說,我做事,從來不會不擇手段。”
“你!”麒麟氣急欲罵,卻被芬狄詩輕聲喝止。
“夠了。”芬狄詩不鹹不淡地看著殺神,說:“你來得正好,主公要問你事情。”
仿佛像看勾心鬥角的偶像劇似的,殺神有些做作地停下腳步、酷酷地將眼睛向芬狄詩的方向挪了挪,說:“按輩分,你低我一輩,你最好管好你的異寵。不然的話,我不介意動手把你的狗糧倒掉。”
芬狄詩靜默了一下,似乎在努力地理解那句話,然後說:“好,我會的。”
我很擔心,看向麒麟。
發現麒麟的2隻眼睛都氣紅了,我更加擔心。
不得不承認,殺神的話有些過分了。
無論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恩怨,那樣的話語都顯得太損自尊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