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打到對方的手、被對方一下刺死了,那就安心去死吧。如果打到對方的手,不要高興,要立刻進行圓形移動並根據情況發起快速而猛力的攻擊。
如果自己的攻擊力度足夠,對方可能就倒下了。如果格擋力度足夠,對方的匕首就會脫手了。如果這2個力度都不夠、甚至沒有成功攻擊到對方,切記不要戀戰,隻能重複采取正確的應對方式或者跑開。
舉個例子吧,如果對方右手拿著匕首向我刺來,我應該用我左手從內向外格擋對方右手前臂,同時用我的右手打擊對方的下巴、咽喉、心口。
再舉個例子吧。如果對方用手拉住我的衣服、同時拿著匕首來刺我,我應該全神貫注地注意格擋對方那隻拿著匕首的手並爭取機會以打擊對方離我最近的要害,而去不管那隻沒有拿著匕首的手。
如果我的介紹被某些喜歡觀看影視作品和自以為很會打架的人聽到,他們可能會說一些格鬥大師父教授他們使用關節技術來製服對手、甚至空手奪刀。我想叮囑一句:大師和弟子們是在道館、訓練場裏練習的,攻擊者往往隻進行一次攻擊,如果不小心刺破一點死皮或者刮花指甲,大師和弟子們就會坐在一起噓寒問暖。
如果在生活中被頂級的混混拉住衣服拚命捅,可能連大師也會覺得自己的技術不夠靈光。請相信我,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實力。要是真的想在對方攻擊的瞬間控製住對方的手臂或者匕首,自謀多福吧。
籠統而言,匕首其實可以歸入到短刀的類別裏麵。與短刀相對的,是長刀、大刀、斬刀、大關刀。按老話來說,刀乃是百兵之膽。為尊重中華武術中的重要器械,我不厭其煩地一一給同卒他們進行了介紹,恕不一一贅述。
如果一定要我把我所介紹的內容進行概括綜述,我應該會說:刀有掃、劈、撥、削、掠、奈、斬、突8法,講究刀招沉猛、開合有度,變化少而威力不減,若用單刀,時刻看手,若提雙刀,且走且戰。
無可否認,斬刀和大關刀以及其他較長較大的刀具在實際使用的時候跟我所概括的內容有所出入,但是大多數刀的造型大同小異,所用刀法也是相差無幾的。像八門金鎖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少林雙刀十八滾刀、太極刀、梅花刀等自成門派的刀法,其使用方法和套路也可以借用於其它形狀相似的刀具之上。唯一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某些比如彎刀之類的特別刀具,需要特別的使用方法才能相得益彰。既然是特別的使用方法,像我這麼普通的平常人又怎麼能懂呢?我大略提了一下,沒有細說。
說完刀,就應該開始說劍了。
在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裏,劍與刀是不同的武器,劍特指雙鋒直型刃,刀則指單鋒彎型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