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川記1(1 / 2)

楔子

唐長安年間,處州青田縣民陰隱客,在自家的後院挖井,挖了一千多尺深,仍未見水。陰隱客不死心,繼續督促工人向下挖。又挖了幾十丈,突然挖出一個大洞,從洞內透出光亮上來,向下望,隻見雲霧繚繞,隱隱有雞犬之聲。工匠們見到挖出了這樣一個大洞,頗為害怕,紛紛爬到地麵上,逃走了;隻剩陰隱客一人,留在下麵。陰隱客為了挖這口井,不僅散盡了家財,還欠了一屁股債,他留在深井裏,心中想道:“上去亦是沒有出路,不如一股腦跳下去,是死是活,聽天由命算了。”他果真就跳了下去,先是在雲霧裏悠悠蕩蕩地落,什麼也看不見,忽然就從雲霧裏穿了出來,隻見崇山峻嶺,連綿盤繞,和人間的景色,並沒什麼兩樣。陰隱客摔在一堆腐葉上,暈了過去。不知過了多久,醒了,隻覺有些頭暈,倒沒受什麼傷。他搖搖晃晃站起,一步一步向山下挪去。漸漸就看到了一些奇妙景致,——大如車輪的蝴蝶、散發出醇酒濃香的泉水、叮咚作響的樹葉、五彩的鹿,還有拖曳著長長尾羽的色彩斑斕的大鳥。下到半山腰,看見山穀裏散落著許多金碧輝煌的宮殿,一些道士裝束的人,在宮殿裏出出進進;還有另一些道士,在山間砍柴。陰隱客來到了一座宮殿的大門前,門吏看見他,急衝衝跑進去稟報;另有一些道士,把陰隱客圍了起來,問他是如何來的。陰隱客把自己的遭遇說了,他們聽罷,都嘖嘖稱奇。不一會兒,從宮裏走出一個紫衣人,大聲宣布道:“著門吏領來人去醴泉飲水,再去乳泉沐浴,而後,送回人界。”門吏便領著陰隱客向山上走去。醴泉之水醇香如酒,陰隱客隻喝了兩口下去,便覺神清氣爽,骨格輕健;乳泉在山的另一邊,泉水潔白如乳,陰隱客用乳泉的泉水沐浴之後,不僅皮膚變得白皙細膩,已經花白的頭發,也重新變得烏黑。然後,門吏領著陰隱客向另一座山走去。山頂上有一扇高達數丈的大門,門吏給守門的衛士看了通關文書,大門轟然而開。那門吏道:“代我向赤城貞伯問聲好。”便將陰隱客向外一推,陰隱客一個踉蹌衝了出去。隻是暈暈乎乎在雲霧裏飄,不知不覺間,已落到地上。一問,竟是在青田縣城外,但時間已過去了幾十年了。回去找自己的家,早已成了一片廢墟,原先那口井,也已成了一個深坑,雜草叢生。再打聽赤城貞伯,卻是一個老乞丐,在城外破廟裏居住,也不知多大歲數。赤城貞伯告訴陰隱客,他所遇到的仙境,叫鶴川,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排在第三十。

後來,陰隱客也不再過問世事,潛心修道;二十年後,有樵夫在括蒼山裏遇見了他,依舊是三十歲上下的樣子,再後來,就不知所終了。

據唐杜光庭之《洞天福地嶽瀆名山記》,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但他隻列出了三十六洞天七十一福地,第七十二處福地位於何處,他隱而不言。

第一章 婆稚阿修羅王

“龍神八部”又稱“天龍八部”或“八部眾”,是佛教天神,其中包括天眾、龍眾、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共八部,是佛教中的百萬大軍。

天眾即天神,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但可比人享更大、更長的福祉;天神也會死,臨死前會出現衣服垢膩、頭上花萎、身體髒臭、腋下出汗、不樂本座等五種症狀。

龍眾即龍神。龍生活在水中,是水族中最有力氣的,且常自海中取水上天,降雨於人間。人們認為,天眾與龍眾是最顯靈聖的神祗。

夜叉是一種鬼神,夜叉的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可釋為敏捷、勇健、輕靈、秘密。其種類有地夜叉、虛空夜叉、飛行夜叉和巡海夜叉。夜叉的隊伍龐大,如北方毗沙門天王手下便有夜叉八大將保護眾生,另外還有十六大夜叉將,各率七千小夜叉,僅此即有十一萬兩千之眾。

乾達婆是天上的香神、樂神。

阿修羅善妒,權力和能力都很大,常疑心佛偏袒帝釋,佛說“四諦”,他偏說“五諦”,常與帝釋大戰,因阿修羅王有美女而無美食,帝釋有美食卻無美女。大戰結果卻是阿修羅大敗,匿入蓮藕孔中不敢出來。

迦樓羅是金翅巨鳥,兩翼展開達三百三十六萬裏,頭上有大瘤,其實是如意珠。據說其鳴聲悲苦,每天要吃一個蛇王和五百小蛇,由於終生食蛇,積聚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而自焚,肉身焚去,隻餘一隻純青琉璃色的心。

緊那羅之意為非人、歌人,是帝釋的歌神,專奏法樂,但樣子奇異,頭上生有一隻角。

摩侯羅迦是人身蛇頭的大蟒神。

青田縣城東北角,緊靠著甌江,有一間小小的寺廟,叫無相寺。山門進去是天王殿,左右卻並無四大天王,隻在正中供著彌勒佛與韋馱;正殿內供著一人高銅鑄鍍金釋迦牟尼像;右邊是羅漢堂,供著十八羅漢;左邊是伽藍殿,供祗陀和給孤獨長者像。

無相寺旁一條小胡同裏,住著一位婆婆。青田縣城裏的人都認得她,每天,她提著一口黃銅長頸大茶壺,走街串巷,叫賣茶水。但是誰也不知道她究竟有多大歲數,又是從哪裏來的,更不知道她的名字。其實她也不需要什麼名字,人們見到她,就說:“茶婆,過來,倒碗熱茶。”茶婆就佝僂著背走過去,“滋滋”地把壺裏的熱茶倒進茶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