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多動症?我家大勝不是很好動啊。”薑贏有些奇怪。
“不是多動症,是抽動症,全稱叫做小兒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慢性神經精神障礙的疾病,又稱多發性抽動症。患者經常不自主的突然多發性抽動,同時還會有大喊大叫和髒話。一般來說男孩比女孩多見,大部分患者在4~12歲之間起病。得這種病的小朋友會有很多臨床表現,如注意力不能集中、強迫性障礙、行為問題等。”歐陽解釋。
薑贏的麵色有些難看:“聽起來很嚴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這個……這個病的病因和具體的發病機製其實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楚。其實很多內科病,都難以闡明具體的發病機製,比如常見的頭痛。這種病我們隻能對症下藥。國內得抽動症的小朋友不是很多。我到中心醫院來還是第一次見到。我看過近年的研究報道,提示可能是遺傳因素、神經、生理、生化代謝及環境因素,這些會影響小朋友正常的生活和學習,繼而影響小朋友的大腦和思維方式。”
“什麼抽動症我的不懂,您是專家。但是這種病能讓小朋友半夜起來跳廣場舞?”薑贏的這句話又讓胡易道心中一凜。薑大勝三更半夜跳廣場舞的畫麵實在太驚悚。
歐陽也愣了一下。“你家大勝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大的吧?”
“是他外婆帶大的。我和他媽媽工作忙,沒時間。疏於照顧,唉。”薑贏感歎道。
“那就可以理解了,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意識都很強,他無意中跟著外婆跳舞而已。你不用太擔心,得這種病的小朋友往往過一段時間就自己好了,不會影響小孩子的健康成長,對身體也沒有多少損害,隻不過恢複正常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幾個月就自己痊愈,有的需要一兩年。”歐陽很冷靜地陳述事實。
“最短也要幾個月?那可不行,我們得治療。現在正是孩子打基礎的時候,不能影響學習,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薑贏非常著急。
“目前有兩種治療方法,一種是藥物治療,主要精神方麵的藥物。比如氟呱啶醇、硫必利……”歐陽列了幾種藥物名字。
“不行!我兒子又不是神經病,怎麼能吃這種藥!我知道,氟呱啶醇是治療精神分裂的!”薑贏公司是藥物研發公司,對很多藥物都很了解。
“你應該清楚,精神病並不是瘋子,抑鬱症也是精神病一種,就跟感冒一樣常見,不用太抗拒。如果你不能接受,那就進行心理治療,多跟小孩子一起玩耍,不要給他報太多的興趣班學習班,壓力不要太大。特別是,你們不能在孩子麵前表現出特別擔心的樣子。”
薑贏和歐陽聊了許久。胡易道也一直聽著,總結下來就是小兒抽動症是一種新型少兒疾病,可能是精神因素引起,目前尚無發病機製和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
胡易道見薑贏不願意給孩子氟呱啶醇硫必利這些西藥,便建議薑贏試試中藥。
薑贏仍然拒絕:“中藥的成分太複雜,治療功效和副作用都具有不穩定性,我不能冒險。”
胡易道自己是中醫大學出身,看到很多同事和朋友都很排斥中醫中藥,有點難受,但是他學藝不精,很難說服他們……
薑贏做完了檢查,便帶著薑大勝出院。
歐陽皺著眉頭望著電腦發呆,嘴裏念叨著“抽動症”三個字。
胡易道忍不住問:“歐陽醫生,小兒抽動症很不常見嗎?”
歐陽似乎被嚇了一跳:“是的,起碼我很少見到這樣的病人。我來中心醫院上班十年了,第一次見。”
胡易道還想問點什麼,門外突然傳來一聲尖銳的呼嘯,這種聲音明顯是少年兒童特有的嗓音。
一對三十歲左右的夫妻帶著一個小男孩進來,小男孩朝胡易道吐舌頭瞪眼睛做鬼臉。可是胡易道很快發現小朋友不是衝他,而是衝空氣。
“醫生,幫我看看我家孩子,我感覺他有些不對勁。”說話的是小孩媽媽,一臉的焦急。”
“不用太緊張。你們怎麼沒去兒科啊?”歐陽問。
“兒科病人太多醫生太少,哭鬧聲不停,我怕嚇著孩子。”小孩媽媽說。
經過歐陽醫生的診斷,這個小孩子也是小兒抽動症。他問:“小孩是你們帶,還是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
“以前是他爺爺奶奶帶,但是老人家不太講究,總喜歡嘴對嘴給孩子喂東西吃,不安全。我們就自己帶了,偶爾會爺爺奶奶家。後來他奶奶去世了,我擔心掛在牆上的遺像會嚇到他,更加要自己帶了。”
歐陽醫生詢問病人病情病史,這家人姓柯。巧合的是,小柯朋友和薑大勝是同班同學。班上兩個學生得怪病,把班主任和老師嚇得夠嗆。小柯的爸爸曾經跑到學校去大發雷霆,質問學校給的壓力太大,懷疑老師羞辱過懲罰過孩子導致孩子精神不正常。
歐陽醫生同樣建議小朋友吃藥控製。這個家長倒是很大度,說吃藥沒問題,是藥三分毒,沒有副反應的藥物根本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