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序:兒孫自有兒孫福(1 / 3)

已是仲秋時節,應天府依然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太陽微微的升起,那些沾著露水的樹葉就已經映出點點光輝。興奮的一夜未睡的朱元璋,準備開始新的一天。昨夜徐達攻入大都的消息傳回應天時,滿城狂歡。闊別漢人政權整整四百三十年的幽雲十六州終於被明所掌握,成為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鋼鐵防線。在經曆無數的困苦和混亂之後,所有人都相信他們將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

作為這個時代的創造者,朱元璋卻仍然沒有絲毫的鬆懈。此時的明大勢已成,但各項製度卻並不完善。朱元璋雖然貴為皇帝,早餐卻在謹身殿中就著茶水啃著燒餅,而心中已經在思考如何才能讓這份基業子孫萬代的傳承下去。

“啟稟陛下,禦史中丞劉基求見。”內侍的聲音打斷了朱元璋的思緒,朱元璋麵帶怒色看了內侍一眼:“什麼事情?”

內侍被朱元璋看了一眼,知道打斷了皇帝的思緒,聲音不由得顫抖起來:“劉基求見。”

朱元璋先是一愣,隨即大喜,急招劉基。在朱元璋的班底中劉基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是一個可以窺探天意的人。當初投奔義軍時,就隻拜朱元璋不拜小明王;在決定霸業的關鍵一戰中,他起神卦後建議朱元璋拖到金木相犯之日再與陳友諒決戰,最終陳友諒兵敗。而在去年他訂《戊申大統曆》。作為君主,朱元璋其實並不喜歡這種無法完全控製的人;而作為老板,朱元璋卻急切的希望有人能為他占卜大明有限公司未來的命運。

當劉基的腳步聲在門外響起的時候,朱元璋才意識到自己的燒餅還沒有吃完,他隨手拿起一隻碗倒扣在燒餅上。等到劉基入內行過大禮後,朱元璋沉吟半響,問:“伯溫,平身。何事早到?”

劉基抬起頭,正色道:“臣請定都於大都。燕山最高,象天市,蓋北幹之正結。其龍發昆侖之中脈,綿亙數千裏。以地理之法論之,其龍勢之長,垣局之美,幹龍大盡,山水大會,最合法度;大都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南俯中原,沃野千裏,山川形勢,足以控四夷,製天下,誠帝王萬世之都也。”

朱元璋心裏一陣轟鳴,滿腦子都是“帝王萬世之都”六個字,嘴上卻淡淡的說:“茲事體大,卿的意思朕知道了,早朝再議吧。”劉基沉默不語。朱元璋轉過話題“伯溫,滿朝文武隻有你深明數理,你的提議朕會認真考慮的。你可知這個碗裏是什麼?”劉基掐指一算“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食物也”。

朱元璋猛的頭向前一探,盯著劉基“先生神算,能算未來之事否?”

劉基慌忙磕頭:“茫茫天數,我主萬子萬孫,何必多問。”

朱元璋曬然一笑:“自古興亡有定,天下也非一人之天下,言之何妨?”

劉基仍然在磕頭“天機不可泄漏,臣恐遭殺身之禍。”

朱元璋揮手摒退左右,上前一步拉起劉基:“朕赦你無罪,青田先生但講無妨。”

…………

這個早上,朱元璋破例早朝遲到了,坐在龍椅上也似乎神遊天外。回想起剛剛劉伯溫的一連串預言,他心中一陣煩躁。在這次君臣單獨奏對的最後,朱元璋問“先生可有趨福避凶之策?”劉基一聲長歎:“陛下乃天子,怎可逆天而行?”朱元璋呆立苦笑“朕知道了。”想到這裏,朱元璋一拍龍椅“朕知道了,朕乏了,再議吧”,直接退朝,留下一幫不知所措的大臣。

煩躁不已的朱元璋下朝之後直奔柔儀殿旁的一座小屋。這座小屋裏的陳設異常簡單,入門一張小木桌子,四把小椅子,兩道深色的布簾把整個屋子分成兩個部分。

朱元璋坐在一把小椅子上,對著布簾“聖女,別來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