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序:兒孫自有兒孫福(2 / 3)

布簾的那側響起一把清脆女聲“自小明王離奇淹死於江中,妾以為永無再與陛下見麵的機會,將死之人,何來無恙?”

朱元璋微微歎息:“小明王之事純屬意外,朕已狠狠責罰廖永忠,削其爵位。但聖教在朕手中發揚光大。朕以明為國號,異日九泉之下也無愧小明王和各位兄弟。聖女有通天徹地之能,當明白朕所言不虛。”

簾後一陣沉默,隱約有女子的啜泣和歎息聲。朱元璋定了定神:“然則明卻有滅亡的一天,想必聖女也不甘心吧。”說著,自袖中掏出自己禦筆所寫的《燒餅歌》遞入兩簾之間。

一盞茶的功夫,簾的後麵再次傳來聲音:“此是何人所作?”

“青田劉伯溫。”

“所言不虛,和《推背圖》互相應證應該無誤。”

朱元璋一拍桌子:“朕櫛風沐雨二十餘年,始有天下,就這麼沒了嗎?。”

“世上從無不滅的國家,陛下還不清楚嗎?”

朱元璋把拳頭攥緊:“哼哼,八千女鬼亂朝綱,你說朕如果禁魏姓會如何?”

“陛下,昔年有十八孩兒主神器之說,隋煬帝殺盡天下李姓大臣,李淵依然成就大業;又有‘三代後武代李興’之說,唐太宗殺武安人、武衛縣公、左武衛將軍李君羨,可曾保住自己的子孫後代?各有天命呀!何必做無益之事。”

“可是朕不甘心呀,聖女難道你就甘心嗎?這個天下也是聖教的天下,朕要讓明之國號千秋萬代。”

又是一陣沉默,屋內的女聲重新響起““初際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暗既侵明、恣情馳逐。明來入暗,委質推移。明暗追逐之間有大奧妙,陛下可曾聽說過來者嗎?”

朱元璋猛的站了起來:“什麼是來者?”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已經注定。但是如果有人原本不屬於這個世界,那麼牽一發而動全身,萬千人的氣運將就此改變。不過……”

“不過什麼?”

“誰也無法確定來者將改變怎樣的命運,或許會更好,或許會更糟。也許大明能千秋萬代,也許三五十年後再無大明。”

朱元璋的呼吸沉重了起來,在這間狹仄的屋子裏來回踱著步,忽然站定“人活百年,誰無一死。但有一線偷天的機會,哪怕虛無縹緲,哪怕耗錢折壽,人人趨之若鶩。人如此,國亦如此。朕要賭這一把。”

簾後傳來一聲苦笑:“陛下自紅巾軍起,從來都是以弱對強,沒有這樣的賭性也成就不了如此龐大的帝國。但既然是賭,自然就有輸的可能。”

朱元璋眼中射出堅定的光芒“上天給朕一個奇跡,而朕要給子孫後代一個奇跡。你有召喚來者的辦法嗎?”

“妾以祖師親傳之《下部傳》及生命獻祭,或可召喚,”簾後再一聲歎息“但凡為聖教爭一線可能,妾雖死無憾,也省得陛下日夜惦記聖教經典。陛下要召喚來者到何年代?”

朱元璋老臉一紅,來回在小屋子裏踱步,忽然下定決心,抬起頭來“不能到數百多年後,其時已經病入膏肓,來者也回天乏術了。朕要在大明的第一個轉折點就要扭轉乾坤。”

“是<燒餅歌>中’失算功臣不敢諫,生靈遮掩主驚魂’的年代嗎?”

朱元璋點點頭:“皇帝被抓,已經是最差的局勢了,也是大明無法洗刷的恥辱。來者即使對朝局不利,朕也寧折不彎。反之,則可能改變國家氣運,國勢日隆。”

“如陛下所願,妾先行一步。在永恒光明世界與小明王等候我大明皇帝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