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造紙,那自然少不得準備造紙的材料。
盡管鄭耀先不甚清楚造紙的具體流程,但選用的大致材料還是知曉的。
不同於前世,此時空的造紙技術繼承於前魏。選用的材料是一種淺白色的植物荊棘。但因為此種植物生長環境過於苛刻,數量稀少埋於深山之內,野外找尋實在不易,所以紙張才會一直得不到大規模的使用。而這一點,還是在不計成本的前提下。
又因此法造出的紙張顏色微清,所以清紙之名,至前魏開始便得到了廣泛認同。
但據鄭耀先所知,前世華夏最先出現的紙張。它采用的材料,卻是選自於蠶繭中的惡繭和病繭。用的是一種名為“漂絮法”來製取絲綿。
一旦漂絮完畢,篾席上便自然會遺留一些殘絮。次數一多,那篾席上的殘絮便會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幹之後,待其慢慢剝離下來,便可以用於書寫。這也是紙張一物的源頭。
但這種漂絮得來的副產物,因為數量不多,過程虛耗的時間漫長,質地粗糙,造價成本又高,所以不能廣用於民間。
一直到了東漢元興元年,才有人(蔡倫)在此基礎上,改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代替了蠶繭,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造成了書寫所用的紙,這也是前世現代紙的啟發淵源。
因為此法選用的原料容易找到,價錢便宜的緣故,所以質量也得以相應得到了提高,以至於後來逐漸被改進,直至普遍使用……
“陛下,用竹子造紙真的…可行?”雖然對鄭耀先的見解感到耳目一新,但趙主簿的心底依然保持懷疑。
對此,鄭耀先也不好直接作出保證。畢竟知道原料和製作是兩碼事。再則,他確實對造紙的流程不清楚,當下,他也隻能委托百工門的這群匠人施為了。
不過他也相信,即便短時間內不能成功,但長此以往下去,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若是真能造出紙,陛下便是功德無量!“靜靜站在一旁,趙主簿撇了一眼鄭耀先,心裏暗暗道……
很快,領命出去的一群侍衛,便弄來了幾捆竹子前來複命。
而趙主簿見此,匆匆行了一禮,當下也不敢推遲,趕忙領著手下匠人就走向了木棚外的熔鐵爐。
適時,一匠人便問了,“趙師傅,裝好了……和以前一樣嗎?要不我們先來試一試?”
聞言,鄭耀先點點頭,示意他們可以開始了。然後一邊領著福安上前,作起了圍觀,臉上也隱約透出激動。畢竟能親自參與造紙這項造福人類的發明當中,實乃人生最大的榮幸啊……
溶鐵爐漸漸升溫,趙主簿見機忙示意手下匠人拉動風箱拉杆。
鄭耀先見奇,也彎腰試了一下拉杆的力道,察覺這東西的力道不輕。
老實的退開一旁,看著幾個匠人發力拉出拉杆,再用力往裏推。
因離得不遠,所以他很清晰的感覺到,那風箱裏強勁的氣流隨著風箱扯動,正迅速衝撞向橐口。令炭火呼的一下子就騰了起來,跳起了藍汪汪的火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