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點!穩住!”
卻是趙主簿大喊一聲。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匠人,他清楚的知道什麼樣的火苗子,會產生什麼樣的溫度。
隻看這火苗子騰起,趙主簿就知道其產生的作用。於是立刻從鐵鍋旁邊將一段劈好的竹子投進。
初聞此景,鄭耀先驚奇不定,不由得興趣大增。
呼呼……
鍋裏的水升騰將起,陷入沸水中的竹子啪啪作響。
趙主簿駐足等了一陣,隨即取出,放在一旁用鐵器慢慢碾碎。
待到竹子磨碎差不多之時,趙主簿將竹子再次放進了鐵鍋內。
噗呲……
如油脂丟入滾水,一陣霧氣大肆宣揚開來。一時間,刺鼻古怪的味道,充斥在整個百工門,使得鄭耀先眉頭緊蹙,連連後退幾步才作罷。
“這是幹嘛?”鄭耀先堵住鼻子問道。邊上一匠人見狀,立馬就作出了解釋,言稱此這是造紙的步驟。
如剛才所見,即是將原料分離的過程。換種說法,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堿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至於趙主簿為何將其生生碾碎,卻是為了方便接下來更好的打漿了。當然,用切割或捶搗的方法處理原料也可,畢竟結果都是為了使纖維可以快速的帚化而已。
至於現在的入鍋再造嘛,即是將煮製過的原料滲水給製成漿液,這樣才可放在篾席上,讓它自然塑其形態。更是為了方便漿液在接下來,得以在篾席上交織成似薄片的濕紙狀。
至於最後一步,卻是等它自然晾幹了,當然,為減少時間損耗,人為熏幹的也是可以。
若按部就班做完以上步驟,那最終揭下就便是書寫所用得紙張了……
鄭耀先笑笑點頭,明白過來便沒有再行追問,而是選擇在一旁靜靜觀看。
少時,約莫半盞茶的功夫。
趙主簿一邊留心注意著溫度、時間,一邊將竹碎片熬製的漿液緩緩從沸水中撈取出出,待細細查了一眼,點點頭又小心翼翼放進入了沸水。
初次使用竹子替代原料,趙主簿有些謹小慎微,摸不準時間也是正常。
鄭耀先也不急,隨著福安一起慢慢等待。
畢竟,相比起時下的荊棘造紙,選用竹子充當材料,雖然成本忽略不計,但開裂變形卻不好掌控,在此基礎上,趙主簿還要使其簡單就具有韌性,並非一件易事。
實話說來,鄭耀先現在告知的想法,實在算不得什麼重大發明。
但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卻無疑有著巨大的意義。
盡管鄭耀先在前人的肩膀上,打開了窗口,但卻可以令其迅速的登堂入室。
這其中的奧妙,豈是“奇思妙想”四字就可概括的?
又過了一陣,漿液終於熬製完畢,接下來便需要撈起,進行最後一步的熏幹了。
而這一步尤為重要,半點馬虎不得,也是最耗時間與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