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個人真的認識自己?
楊教授一時之間還真的有點拿不準,但是仔細想了一下之後還是發現沒有發現自己認識這個人,索性就不去理會吧。
楊教授天生的就不是那種樂善好施或者說是見義勇為的人,見到秦昊被人圍著,也不想出頭,在楊教授看來這些人很是悲哀,把自己的時間浪費在這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麵來。
自己的時間可是非常的值錢的,畢竟在自己是頂尖學者,不能把這些事情浪費在這種事情身上。
其實做學術做到了這個境界,很多東西都不是很在意了,也都不是很怕了。
隻要能夠做到世界頂級學者的位置,那麼可以說就可以無視人世間的很多的規則,從另外一個層麵上說,這些人都是站在了人類的金字塔尖上麵。
這群人,這極小的一部分人,代表了人類的未來,這群人幾乎就是人類前進的動力,近代以來幾乎所有的科學成就都是這些頂尖科學家所做出來的。
在很早的時候,那個時候科學還很落後,所以其實創新還是比較簡單的,就算是一個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也可以製作出汽車的輪子,這種創新的東西來。
但是到了近代以來,隨著人類的這種基礎的設計越拉越多,很多的新東西也越來越來時井噴,就像是互聯網,這種東西的重要性絕對能夠排進二十世紀的發明的第一名。
但是這種程度的創新就已經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了,因為這種東西的所需要的科學知識已經不是簡單地一點點了,不是說懂一點的簡單地物理學額就可以製作出工具。
這已經不是一個工具那麼簡單的事情了,這是一個新的東西,一個自然界中本來就沒有的東西,一個被人類生生造出來的東西。
不像是一些基礎工具,大部分都是仿生學,就像是魯班發明了鋸子一樣,這個發明可以說是很偉大了。
但是魯班是怎麼做到的呢,他是從茅草上麵得到了靈感。
茅草的邊緣會有一些鋸齒,傳說是魯班上山的時候一把捉住了茅草,然後手被劃傷了,從而發明了鋸子。
可以說鋸子是一個偉大的發明,但是這還是自然中本來就有的東西,還有比如說是飛機,其實也就是通過學習鳥來實現的。
其實也是仿生學,再高精尖的一點的,比如說雷達,其實也是仿生學,模仿的是蝙蝠,或者是海洋裏麵的一些會發射聲呐的魚。
但是 互聯網這個東西,是自然界中從來都沒有過的,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人的大腦了。
從一個方麵上講,電腦是有點相似大腦的,都可以思考,都可以儲存一些東西。
但是絕對不簡簡單單是大腦而已。
這就是想現在科學的成就,現在的科學已經從那個隻會稚嫩的模仿的階段,到了可以建設出人類從來沒有見過的東西了。
而這些科學家自然是偉大的,不管是在那個地方那個國家,都會被當地的人當做是國寶一樣,就像是楊教授在台大。
在二戰的時候,德國和英國爆發了規模巨大的空戰,兩國的首都都遭受到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有一點耐人尋味。
就是這兩個國家的幾乎所有的大學都沒有被被轟炸,這背後就直接傳遞了一個現象,就是人類對於學者的尊重,都認為這些人是人類未來的希望,即便是慘烈的戰爭,這些人也都不會遭受到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