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怎麼揭開(1 / 2)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上次跟著徐伯平、張量過來的那個青年,年歲與徐伯平相仿的徐更。

聽著徐姓,桂重陽就有了猜測,待見張量稱呼對方“世兄”,對於徐更身份也就差不多有數了,加之徐更上次稱呼師兄“大哥”,便曉得這位應該是徐師兄的族人。

張量羞愧不安,原本以為有了知縣這個身份,庇護桂重陽不過是事一樁,誰會想到遇事還得跟京中求援,還得讓表哥操心。可實是沒法子,誰讓這背後牽扯個西寧侯府。

或許在其他人眼中,西寧侯現在失了西北軍權,奉旨守帝陵是落魄了,可宋家依舊有兩個公主,還是與東宮同母的嫡公主,容不得外人輕侮。

加上張家本就是外戚出身,是太子妃母族,要是真與宋家懟上,讓外人怎麼看?不得要張家仗著東宮張狂,東宮太子雖是今上嫡長子,可處境並不算好。

要同太祖皇帝二十四子相比,今上如今隻有三子長成,都是同母嫡出,本應不涉及奪嫡之事,可是如今朝廷上卻不見太平。

今上是征戰之君,當年“靖難之役”時帶著次子征戰,留著長子守燕地。

父子三人的情形,頗有些類似與初唐時唐高祖父子三人的情形,那就是長子有名分,次子有戰功。

與初唐時不同的是,唐高祖當初偏著的是長子,壓製次子;今上則是壓製太子,縱容次子漢王。

一直到永樂十五年,漢王才就藩。不過藩地也從雲南換到樂安州,樂安州離京城隻有六百裏,因此漢王常找各種借口進京,滯留京城,實令人難以心安。

有了漢王例子在前,今上嫡三子趙王少不得也有樣學樣,以帝子之身遲遲不肯就藩。

要不是在永樂九年東宮長子被封了皇太孫,不得不得今上所喜的東宮早就在兩位勇武弟弟的聯手夾擊下失了儲位。

今上登基將二十年,年過花甲,性子越來越暴虐,不容忤逆,如今東宮一係隻有隱忍。

就算是西寧侯府有痛腳在前,張家作為東宮外戚也不好懟上,否則不得對反咬一口,就要將火燒到東宮頭上,使得東宮多一條“不睦手足”的罪名。

張量知曉輕重,才會將百味香的“投毒案”擱置,匆匆派人進京求援。

看到來的是徐更,張量心中鬆了一口氣。

同為外戚,徐更出身後族徐家,勳貴第一家,就算是對上公主府也比張家有底氣,因為是幾位嫡公主的外家。就算是漢王、趙王想要借此構陷東宮,也要掂量掂量得罪母族的後果。

更不要,西寧侯還有“外室生女”的嫌疑,這個揭開可就是皇家醜聞了。這其中輕重,不是張量能定奪的。

同毛手毛腳的張量相比,徐更要穩重的多。

“大哥已經使人往甘肅查了,還沒有回信,不過西寧侯前些年確實曾數次回北京,也曾帶人秘密前往通州。”徐更皺眉道。

真要是看顧屬下遺孤,哪裏用得著這樣鬼鬼祟祟?

大明有兵籍,梁偏將死了,其子本應該襲其父武職,即便梁家子當初年幼,也可以長大後襲其夫之職,可實際上梁偏將之侄早有其侄子襲了,換得梁妻沒有帶子回鄉依附夫族,而是帶了兒女遠遠安置在通州。

這其中本就不通,加上那個梁家姐雖以“遺腹女”身份出生,可是憑著西寧侯府“選婿”這番波折,族子、管事都曾來三河縣,如今又加上置產這一項,就越發顯得不同了。

這顯然不是“外室前夫之女”的待遇,梁秀才年歲在前,尚未議婚,一步步下場應試也沒有得侯府多少助力,要是西寧侯隻是“愛屋及烏”,不當如此厚此薄彼。

那剩下的可能就隻有一個,梁家姐不是“遺腹女”,而是駙馬的“奸生女”。

如此打臉皇家之事,要是傳到今上耳中,還不知會引起多大風波,這揭開蓋子的不能是東宮係,可偏生張量如今任三河縣令,要是任由別人揭開此事不得還要背負“包庇”嫌疑。

“大哥了,無須遮掩,按律行事!”徐更道。

張量聞言,臉色蒼白不出話,卻也明白這是兩難之下最好的選擇。

越是遮遮掩掩,越容易落人口舌,反而大道直行,更顯坦蕩。

金大是以“指使人投藥”的罪名被拘拿,這要是按律追查,少不得桂家就是苦主與“原告”。

待桂重陽過來,徐更直接轉述了“徐師兄”的話。徐師兄的意思,讓桂重陽不要擔心,不過是讓桂五走個過場,他會叫人護著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