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怎麼揭開(2 / 2)

桂重陽雖隻有十二歲,經的事不多,可讀得書不少。

就算有徐師兄庇護,桂五也隻是尋常百姓,西寧侯的醜事敗露,不敢拿張量如何,還對付不了平民百姓的桂五?

就算徐師兄叫人看顧一二,到底有力有不及之處。

桂重陽皺眉沉思,好一會兒方問道:“徐大哥,此事最後是否會‘直達聽’?”

徐更點點頭,道:“自然,事涉皇親,州府那邊不敢掩下。”

桂重陽皺眉道:“可都‘家醜不可外揚’,今上怕也不願此事鬧得人盡皆知吧!”

徐更看了桂重陽一眼,有些不解他話的用意。

桂重陽猶豫了一下道:“到底事情到底因我而起,或許可以不用驚動州府更好,否則等到州府調查,有些事情終是有跡可循。”

例如徐師兄讓張量照顧桂重陽之事,有這個“淵源”在,張量因金大不法事發現幕後的西寧侯府也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徐更沒有立時話,顯然是聽見去了。

張量卻是不讚成,道:“你還呢,以後還要走仕途,真讓西寧侯府嫉恨上可怎麼好?”

人都有欺軟怕硬之心,就算揭開此事的是張量,可到底因桂重陽這個人物而起,西寧侯府不願意與太子妃的娘家懟上,不得就要遷怒到桂重陽身上。桂重陽年少,身體不好,前程待定,張量自是明白表哥不會答應讓他承擔這樣風險。至於桂五,因是桂重陽的堂叔,總有借光的時候,現下吃虧也有補償的地方,倒是無礙。

桂重陽想了想,道:“師兄師從我父,照拂師弟,任是誰也不出不好來。張大人因此對我格外庇護,詳查金大底細也順理成章。隻是甘肅偏遠,駙馬舊事不好查證,遞到禦前,由上而下查證,不得更便利些。不管事情到底如何,也是師兄忠君愛國之心。”

徐更與張量麵麵相覷,實想不到桂重陽出了這樣的主意。

之前眾人知曉西寧侯陰私,想的是遮掩還是揭開,如今卻有了第三種選擇。換做其他人,這樣就太魯莽,不管最後事情查出真偽都落不下好,可誰讓“大哥”的身份尊貴,對上無須像臣子那樣麵麵俱到,這樣的“不周全”不得正是周全。

等到查證西寧侯事,到底是揭開處置,還是蓋蓋子瞞住醜事,就都是別人拿主意了,對東宮眾人自然是有益無害。

徐更猶豫了一下,道:“大哥怕是不願意讓你攪合進來。”

桂重陽道:“師兄前些日子出行沒有瞞人,這次徐大哥過來也會有人知曉,這樣實話實,護著我這個師弟總比師兄護著張大人這個表弟來的妥當。”

張量是官身,還是太子妃娘家,就算是姻親,徐師兄與之往來過密也有“站隊”、“結黨”之嫌,換做桂重陽這個十二歲的孤子,就算徐師兄格外關切些,也得過去了。

至於被人記恨,桂重陽並不是無所畏懼,可也不能安心讓桂五頂缸。桂五正準備下場,養婿的身份也容易為人詬病,就沒有過過幾日順心日子,還是不要讓他攪合進來了。

至於桂重陽自己,還是守孝期,離下場還遠,正可以避開風頭。等再大幾歲,有了功名,西寧侯還怨憤不休的話,那就去抱師兄大腿去好了。

*

縣學。

梅晟送走族叔,回轉到房裏,坐在窗前,猶如夢中。

梅青柏與杜氏合離,杜氏帶了一雙兒女離開梅家,這聽著跟假話似的竟然是真事。梅童生父子如今名聲狼藉,與族人也不親近,可梅晟卻已經是秀才公。

剛才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梅安的兒子梅青林。

人老成精,杜氏這回的牢獄官司完全是被梅青樹夫婦連累的,最後又鬧到合離的地步,傷了是梅家的名聲,更是梅童生這一房的臉麵。梅安素來想的多,不怕梅童生父子記恨,倒是擔心梅晟心中不自在,特意打發兒子過來告之此事。

斬不斷的血脈,對於刻薄陰毒的杜氏,梅晟從沒有放在眼中過,也沒有當成長輩敬重,可也沒有想到有一日會沒了這一層輩分關係。

梅晟幼年時吃了杜氏不少苦頭,“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眼下並沒有落井下石的念頭,反而想到梅青柏身上。

這合離,隻是為了名聲,還是其他?作甚杜家就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