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地球上的人們已經注意它很久了,可能在很久以前人類還是“傻子”的時候就開始打它的注意了。
當然,人類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技術卻是有限的。
巴巴的看了月球這麼多年,知道了月球上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就更想上去看一看了,而直到了幾十年前人類才有幸上月亮上溜達一圈,但是想要利用上邊的資源,並且從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使利潤超過投入,那還是差得遠了。
不過技術不行,不耽誤人們接著想象。
原先很多國家和私人公司都想著在月球背麵建造月球基地,很多科學家也認為,月球背麵是月球基地的最佳選址地點,除了可以開采礦產資源外,在那裏安裝望遠鏡也很不錯,對於人類了解宇宙是非常有好處的。
但缺點也是有的,那就是需要一係列中轉衛星來保持月球背麵與地球之間的聯絡,不過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個條件也可以得到解決了。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因為不能讓在月球背麵工作的宇航員感到與世隔絕,要讓他們能感覺到自己不是孤單的。
但是這雖然解決了聯係問題,但是宇航員們在月球背麵想看一眼地球都困難。
雖然這麼有些矯情,但是有時候人類就是這樣,眼睛能看到“家”,那才不會孤獨。
所以後來一些人們就改變了想法,如果純粹出於對資源利用的考慮,那麼靠近月球南極的地方或許是較好的選址。
因為那兒有大量的水冰和其他礦物質,並且月球是個與地球迥然不同的地方,月球自轉一圈要花接近1個月時間,所以在月麵上的大多數區域,每個夜晚要持續大約兩星期。
然而,月球南極的一些區域卻幾乎一直被照亮,與地球北極的夏季情況很相似,這意味著這些區域沒有特別大的溫度變化,因而能讓架設在那裏的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充足的陽光,為月球基地提供電力。
至於望遠鏡,隻要建在大氣層外就行了。
這也是孤光航為什麼在這裏選址的原因,因為董晨沒和他們核聚變的事,他們也隻是考慮弧光航現有的高轉換率的太陽能電池板的事。
就算轉換率再高,那也離不了太陽,而且他們要建造的麵積還那麼的大,裏邊的設施還那麼多,用電量肯定多。
初期的基地隻是為了實驗人類在外星建設基地的生存能力,是為了以後更加遙遠的外星探索和殖民計劃做的探索。
要是連最近的月球都呆不了的話,更加遙遠的距離就別想了。
而采礦、實驗和經營旅遊業其實也是實驗的一部分,隻是不會對外罷了,並且也是希望著能夠盈利,畢竟還是私人公司不是嘛。
這樣的經營模式,加上弧光航的技術支持,盈利還是很有希望的。
董晨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氦-去的,別人暫時還無法利用,但是他手裏可是有現成的技術的,這種元素可是他手裏的一張王牌,在宇宙發開時期可是剛性需求,必須占住。
而且有了一個月球基地,也是多一條路。
當董晨介紹完所有的情況之後,看著下邊乖的像像學生一樣舉手的眾位記者,隨便指了一位道,“就你吧,你有什麼想問的?”
董晨也沒仔細看,等這位站起來之後看名牌才發現是一位米國記者。
他抬起自己的話筒問道,“請問董晨先生,在我們米國第一次登月的時候就宣稱月球是屬於全人類的,那麼貴公司現在的行為是不是違反了聯合國的《外太空條約》呢?畢竟華國也是條約的簽署國,是不能對月球宣布主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