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活死人(1 / 3)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藏解放初期,甘孜州還叫西康省的那段時間。

當時,國家大力支援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武警交通部隊派出了一支入川藏修路人員,這支隊伍大概有五百多名官兵,其中就有王鳳桐和高勝二人。

眾所周知,川藏幾乎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要想在這裏修路必須打隧道,這樣做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節約成本。

打隧道是件極其危險的事,特別是在那個年代,依靠的都是炸藥,炸藥一響,山上的大石頭也跟著往下滾,死傷事件屢有發生。

王鳳桐是一名老班長,家在四川的內江,是當年第一批進入藏區的武警戰士,他長得高大魁梧,雖然說話很少,卻總是笑眯眯的,讓人想到高原晴朗的天空。而高勝則是部隊裏個頭最矮的,一張娃娃臉,叫人猜不出他的實際年齡。

他們從雅安一直幹到康定,從康定到了雅江,再從雅江走到道孚,川藏處處都留下了他們的腳印。這一路幹下來,他們五百多人,最後隻剩下了三百多。

那年,部隊來到了石渠縣,在一個叫卡拉錯牙山的地方停下來。他們要在這座山的東南麵打一個洞,測量後說可以縮短近三十公裏的路程。但是隧道還沒有打通,卻發生了一次事故。

當天,卡拉錯牙山上空飄著白雲,王鳳桐和高勝還記得一早出門的時候,天邊還掛著一輪圓月。在高原,處處都可以見到日月同輝的景象。王鳳桐看著月亮,對身邊的高勝笑著說:“這是一個好兆頭。”

部隊在每次動工之前,都會殺一頭大肥豬祭山神,人們都會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三個響頭。那天,人們一直忙碌在傍晚才安放好炸藥,等炸藥一響,一天的工作就算結束了。

可是安放的炸藥十包隻響了八包。王鳳桐作為班長,就要以身作則,更何況出了問題的那兩包炸藥正好是他們班安放的,他一個人拿著手電筒走進了山洞裏。

其實,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大多是因為炸藥受潮引起的,也有時是線路出了問題。在王鳳桐的眼裏,這是件再普通不過的事兒了。

王鳳桐在入山洞以前,還和高勝開玩笑,說:“高勝,快回去給我把酒打好,不然我回來收拾你!”

說完這話,他就一個人走進了山洞。可是他剛走進山洞不久,那兩包炸藥突然爆炸了。頓時山頂上的石頭稀裏嘩啦地往下滾,很快便堵住了隧道的入口。

山上的石頭還在往下滾,戰友們發瘋似的跑到洞口,想把王鳳桐給挖出來。有的人用鏟子挖,沒有鏟子的用手扒。那些用手扒的戰士挖到最後,十根手指的指甲蓋全部翻了起來。忙碌到深夜,卻沒能找到王鳳桐。

第二天,連隊接到總部的命令,要求他們立即趕到理塘縣,卡拉錯牙山隧道及石渠通往色達的公路改由其他連隊負責。戰士們在離開石渠的時候,每個人都在車上抹眼淚。

後來,部隊在康定給王鳳桐舉行了追悼會,還在他的老家內江立起一座墓碑,他也被部隊授予一等功……

高原上的經幡在野風中舞動了四年,世事變遷,因為種種原因,卡拉錯牙山隧道後來改在了山的東麵,現在早已貫通。王鳳桐出事的那個隧道,一直荒廢著。

四年後的夏天,一支地質考察隊在卡拉錯牙山下發現了大量的金礦。一個月後,武警交通部隊再次進入川藏,來到了王鳳桐出事的隧道前。

在他們開采黃金的那段日子裏,一些戰士常常在夜裏聽到一個男人哭泣和叫嚷的聲音,但是說的是什麼,卻模模糊糊聽不清。他們從當地老鄉的口中知道了王鳳桐當年的事,個個嚇得不行,甚至還有幾個戰士聽到聲音後大病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