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譚四爺70歲,無兒無女,在河濱市開了一家古玩店鋪,因在家中排行老四,人稱四爺。
四爺打小家窮,兩個哥哥相繼送了人,不幸爹媽又走的早,他和三哥相依為命,撿煤渣、賣報紙、擦皮鞋、當童工,受盡了欺淩,嚐盡了辛酸。
四爺腦瓜靈、有眼架,一次實在餓極了,抓了燒餅鋪的一個燒餅就跑,夥計衝出鋪緊追,四爺邊吃邊跑,轉過一個街角,迎麵撞到一個人身上,此人一把扭住四爺,罵道:“小兔崽子,敢撞大爺?”
四爺抬眼一看,壞了!錦袍、馬褂、瓜皮帽,一個人正虎視眈眈地瞪著他,四爺靈機一動,跪倒在地,大哭道:“爹呀!我再也不胡跑了,我跟你回家!”
那人一愣,哪來這麼一個兒子?細看四爺,穿著破髒,臉上黑乎乎的,隻有大眼睛撲閃撲閃透著機靈,手裏還緊攥著半個燒餅。此人動了惻隱之心,歎了一口氣,扶起四爺,說:“起來吧,跟我回家!”
那燒餅鋪夥計追過來看見四爺,隻嚷:“燒餅,他偷燒餅!”
那人從口袋裏摸出幾枚錢扔到地上,拽著四爺走了。
那個拽走四爺的人是誰呢?
他就是北京琉璃廠赫赫有名的古董商-----何振天!人稱何飛眼。
據說,他鑒定古董瓷器眼力了得,飛眼一掃便能斷個八九不離十。
就這樣,四爺成了何振天“聚寶齋”的小夥計。
四爺除了打雜還兼送貨,每次送貨前,何振天還會點撥幾句,四爺悟性好,幾年下來,眼力漸進。
過了幾年,全國解放,四爺也成了“聚寶齋”的櫃台夥計。
1952年公私合營,何振天的“聚寶齋”被國家收並,夥計遣散,何振天無奈,攜妻兒去了香港。
四爺因眼力好,人勤快,被留下從事收購工作。
1966年,特殊時期,一幫紅衛兵衝進琉璃廠破“四舊”,他們見店就衝,見物就砸。
四爺為避禍,輾轉來到河濱市,擺了個茶攤兼收舊貨。
那時古董都成了“四舊”,很多人怕引火燒身,深更半夜抱著古董往四爺那送,你不是收舊貨的嗎,這些東西你就收下吧!
四爺一個擺攤的,也不敢將這些東西放在屋裏引來禍端。就在小屋裏挖了個大地窖,把收來的古董全放在裏麵。
80年代,國家開始改革開放,古董不再是人人躲而避之的“四舊”了,有人找到四爺要回了寶貝,但相當一部分古董成了無主之貨,留在了四爺那裏。
90年代初,古玩市場開放,四爺順勢開了家古玩店。貨是現成的,就是多年來收藏的古董。
一天,四爺店裏來了個港商,對店裏古玩讚不絕口,並從懷裏掏出一件瓷器,請四爺掌眼。
那是一件宋鈞窯鼓釘洗,上麵的玫瑰紫斑耀眼奪目,好東西啊!四爺禁不住感歎。
四爺當“聚寶齋”夥計時,曾為客戶送過宋鈞瓷鼓釘洗,何振天指著那一道道不規則的細線說,那就是宋鈞瓷特有的“蚯蚓走泥紋”。這瓷器上也有。
見四爺沉吟不語,港商試探地問:“此貨可好?”
四爺說:“這是北宋鈞瓷精品,傳世很少,值得珍藏!”
港商麵露喜色,說道:“我問了很多地方,都不識此物,想不到是珍品啊!”
從此港商成了四爺的常客,隔三差五便來店裏選購古玩。
時間很快進入了21世紀,古玩店鋪遍地開花,仿品泛濫,贗品橫行,四爺有了歇業養老的打算,好貨越來越難收了,早些年賣掉的物件能翻幾個跟頭了,一想到這些,四爺就深深地歎息。
就在這時,那個港商又來了,隨身還帶來了一批海外回流物品。四爺激動萬分,傾其所有將其全部吃進,但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批物品經科學儀器鑒定均為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