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一樣的弘光帝(2 / 2)

“大人,現在新皇已經登基,而先皇的祭奠大典也已經結束,我們是不是應該將這個消息傳遞四方,也好讓更多人知道,否則的話,說不定會引來什麼不必要的變故。”童臣輔開口說道。

“不錯,確實應該如此,特別是江南地區,如果不及時通報消息,從而被有心人利用的話,將來就不好辦了,再說了,如此也能夠讓天下人知道,這大明還沒有滅絕,從而鼓舞天下人抗擊滿清韃子的鬥誌。”對於童臣輔的話,石磊是非常讚同的,在曆史上,南明為什麼會如此快速的就滅亡了,而不是像南宋一般,憑借長江,還能夠苟延殘喘。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崇禎一死,北京城覆滅後,江南之地的各種勢力,紛紛為了自己的利益,東林黨,太監,軍閥,各方勢力,內鬥不斷,從而將明朝最後一絲元氣,耗損殆盡,弄得後來,真正抗清的主力,居然變成了大順軍或者大西軍的將領跟各地的義軍,如此情況,不說後無古人,最起碼是前無來者了。

所以,為了避免現在的大明再次出現這種情況,擁戴弘光皇帝登基,也是石磊的一個手段,最起碼從表麵上大明朝還能夠形成一統,別的不說,最起碼從道義上,他能夠占據製高點,哪怕各方勢力心中在對他不屑,可弘光皇帝畢竟是崇禎皇帝的親子,任何人都不會冒著天下之大不惟,來否認他的存在,有了道義,他才能慢慢的吸收那些效忠大明的人才,整合各方勢力,最後一舉驅除韃擄,光複中華。

南京城,作為古都,南京城也算是有幾千年的建成曆史了,而到了大明朝,南京城再次成為天下的中心,雖然在永樂皇帝時期,將都城再次從南京遷移到了北京,可作為大明的第一個都城,南京城也繼續發揮著它的作用。

特別是在國家危難的時候,作為陪都的南京城更是成了天下矚目的中心,此時在南京城裏,一群高官大員們正在緊張的討論著大事。

自從得到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而崇禎皇帝自縊身死的消息後,南京城就陷入了混亂中,所有大員,各方勢力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使用各種手段,企圖截取最大的好處。

其中以史可法,高宏圖,呂大器為代表的東林黨企圖號召天下英才,共聚一起,出兵北上,收服河山,為崇禎皇帝報仇,而以馬士英,阮大铖為首的太監一黨卻打算在行事為明之前,具江而守,以不變應萬變,而另一派卻是以魏國公徐毅為首的勳貴派,他們算是南京城的地主了,可惜,因為他們手中並無兵權,因此,隻是並沒有表態。

“史大人,現在情況未明,北方情況到底如何,誰也不知道,有人說賊軍打破北京城後,已經占據了北方,正企圖發兵南下,而另外有消息說,關外滿清已經入關,並且打敗了李賊,現在北京城已經被韃子給占據了,現在這種情況,你說說我們怎麼能夠發兵北上,如果出現問題,從而導致大軍失敗的話,這豈不是徹底斷送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了嗎?”

說話的是阮大铖,說起阮大铖,這也算是明末一個有名的人物了,當然了,才能不錯,可惜名聲並不太好而已,阮大铖進士出身,先是依附東林黨,可惜在魏忠賢時期,九千歲一手遮天,阮大铖羨慕之下,就投靠到了九千歲的麾下,可惜卻沒有趕上好時候,很快九千歲被崇禎皇帝給收拾了,而阮大铖也被貶南京,做了一個混吃等死的平民百姓。

原本阮大铖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卻沒有想到,李自成這麼一個驛卒居然非常逆天的打破了北京城,逼死了崇禎皇帝,更加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好友,當年同在魏忠賢手下混飯吃的太監高起潛居然帶領帶著大軍就在江南,而後得到高起潛的推擠,他投靠了馬士英。

聽到阮大铖的話,史可法臉上就是一皺眉,對於阮大铖,史可法心中是非常厭惡的,當年他的老師,左光鬥之所以被魏忠賢殺害,其中就有這個阮大铖的作用,可惜,心中雖然討厭他,史可法卻也知道他現在是馬士英身邊的紅人,如果貿然對付他的話,那他跟馬士英之間的關係就會破裂,從而就會耽誤了北伐大計,而那絕對不是他願意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