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名字改了好多遍。幾乎要定為《鴿子吧》了,隨機播放到《夢伴》,我屈服了,屈服,給大佬遞頭。
我曾經用過網易雲音樂的,也想過換音樂播放器。網易雲隻有一個列表,裏邊是四十多首民謠,列表名為“哥哥”。qq音樂有九百多首喜歡的歌,實在不舍得,換播放器也太麻煩。
一直喜歡男聲歌多於女聲。16年7月中去北京時,路上聽了一首歌,宋冬野的《鴿子》。我們高中沒有寒暑假,八月,每天晚上下了晚自習,就在家單曲循環。過了幾個月,學校廣播站放了這首歌,我那個悲憤,跟貓丟了小魚幹似的。
又過了幾個月,用網易雲搜《鴿子》,發現有首歌叫《鴿子吧》,堯十三演唱。歌詞不知道是誰錄入,一句一個驚歎號,觸目驚心的效果可算是達到了。
一直以為《鴿子吧》出在《鴿子》之後,剛百度才知道,《鴿子吧》在2012年,《鴿子》在2013年。
你飛吧,我在你溫暖的路上。你走吧,你是遠行的人。鴿子啊你會不會回來。鴿子啊我知道你為了回家奮鬥。
“今天今天星閃閃”,我不會悼念。你的歌還很漫長,我的歌從未唱起。
每兩首情歌都是上下部。
有人突然問我,有沒有聽過《給自己的情書》。他初一聽的,不知為何最近總想起。“有種家裏以前有一個寶物,以前欣賞它隻是因為它貴重華麗。長大後,塵封已久再看才發現它紋理華麗含有玄機的感覺”。和《笑忘書》同曲。不過一個是總結,一個是提醒,或者說祝福。
德國哲學老師的選題是“存在和時間”。他說隻有人才會思考存在的意義。他說選擇和決定的標準是涉不涉及死亡,他做的說明卻讓我感覺,選擇和決定的標準是是否完全由感性支配。
感性沒什麼好的。感性讓我覺得太多事沒意義,尤其是交流。表達是一種病,交流更甚。我選表達,表達出大家想看到的,然後,去他媽的,您可千萬別找我交流。
我秉持的大概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選擇。或者說,矯枉過正。沒什麼不好,起碼是正途。和朋友不願意瞎談,更別說私聊,幾個人拉個群,幾天幾周有事的話冒個消息。這種相處方式令我再愉悅不過。對於某些除外,除外得讓我像自我爆炸。
亮亮前兩天給我發消息,說最近煩得不行。翻了翻記錄,就沒什麼記錄。晚安打卡時,如果是陳奕迅的歌,他會分享給我,而我從未回複。想了想我也是真的狠心,初中的時候和他是友情版的相愛相殺,突然有一天,我參透了所謂意義,再也沒和他鬧過情緒,去了針的軟棉花。他有對象之後,我攛掇他們擁了個抱,然後自覺遠離,有事也沒登過三寶殿。